今年夏天,由南京市国防动员办公室、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南京市教育局主办的第三届“强国少年—国防人防知识小报”创作大赛暨国防人防夏令营活动如期完成。活动通过笔尖创作与“战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国防教育,帮助南京青少年增强群体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
笔尖启蒙:小报大赛构筑认知基石
第三届“强国少年—国防人防知识小报”创作大赛共征集到全市12个区中小学生的手绘作品4056份。孩子们用画笔将国防人防知识转化为生动的图文,有的绘制了防空掩体示意图,有的标注了南京现存防空洞的位置,有的用流程图展示了急救步骤,有的记录下自己学习国防人防知识的体会。这些作品不是美术作业,而是少年版国防白皮书。当孩子们亲手绘制心肺复苏步骤、标注人防工程符号的时候,课本上的知识已通过孩子们的亲手创作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国防教育已深入心中。
钢铁意志:迷彩青春淬炼精神脊梁
作为大赛的延伸实践,国防人防夏令营课程设计凸显“硬核”特色,营员们在迷彩课堂中亲历了一场关于意志、技能与情怀的成长洗礼。当小报上的国防知识跃然于实战训练,少年们的家国情怀有了铮铮回响。
每天清晨,随着教官的哨声响起,同学们迅速起床开始一天的训练,军体拳、队列行进、内务“豆腐块”整理等军事化课程贯穿夏令营全程。少年们学习保持挺拔的军姿,反复练习立正、稍息、行进等动作,在训练中队伍逐渐整齐划一。内务整理也是训练的重要环节,同学们按要求将被子叠成方正的“豆腐块”。每天的练习、严格的纪律要求,让同学们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结营仪式上,同学们展现了训练成果,他们目光专注,正步行进时步伐有力、整齐。这些训练让同学们不仅提升了身体素质,更深刻地理解了国防精神的内涵,军营标准化管理让课本上的国防精神具象为少年挺拔的生命姿态。
生命守护:硬核技能筑牢安全防线
夏令营还设置了急救、野外生存等实用课程。在南京人防应急救援志愿大队专业救援人员的指导下,孩子们认真学习绳结救援技术,将一根根绳索变成可以救人的担架支点;心肺复苏训练课上,同学们跪在模拟人偶旁,用刚刚学会的心肺复苏技巧严格按照“30次按压2次人工呼吸”的节奏反复练习。当绳结在指尖翻转成担架救援的支点,当心肺复苏按压节奏与生命秒针同频,人防知识在夏令营中化作守护生命的盾牌。野外生存课上,孩子们分组合作,用树枝和藤蔓搭建简易庇护所,学习分层铺设净水滤材制作饮用水,亲身体验了“居安思危”的重要性。这些课程不仅教会了孩子们在应对突发情况的生存技能,也让他们明白了国防人防教育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
智创未来:科技烽火点燃强军梦想
机器狗的战术演示引爆营地课堂,负重穿越、危险品处置、地形侦察……这只钢铁“战犬”在指令下动作敏捷。科技国防课让抽象的国防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少年们化身军工工程师,亲手拼装电机、调试遥控器,看着自制的机器狗在道路上稳健前行。从小报上天马行空的国防构想到需以螺丝刀般的实干精神落地,从图纸设计到实战操控,科技国防课激发了孩子们对科技和军事的兴趣,也让他们感受到“强国有我”的责任与使命。
家国情怀:温情课堂深植使命薪火
“照顾好自己”“我们为你骄傲”“勇敢去飞”……感恩课堂上,家长寄语视频让少年们泪光闪烁。镜头里,平时严肃的爸爸红了眼眶,不善言辞的妈妈哽咽了声音,那些藏在日常琐碎里的牵挂、藏在“狠话”背后的惦念,此刻都化作最直白的温柔,撞进孩子们的心里,孩子们在感动中体会到家人的爱与期望。集体生日会的烛光里,迷彩服与生日帽奇妙交融,没有父母在身边,却有教官的守护、伙伴的祝福,所有小寿星被簇拥到台前,在“小战友们”的祝福歌声中许下愿望。这别开生面的集体生日,将家的温暖融入集体荣誉,让感恩之心在分享与祝福中加倍生长。国防教育刚柔并济的深意于此显现,国防不仅是钢枪大炮,更是这份对家国的热爱与担当。
从笔尖创作到实战训练,南京市国防动员办公室构建出国防教育闭环的生动答卷。小报大赛播种知识,夏令营淬炼信念,孩子们在知识学习中增长见识,在实践锻炼中磨砺品格。在家长的感谢信中写道“孩子学会了主动分担,懂得了‘坚持’的意义,甚至会提醒家人出门要关注安全提示”,这些进步都来自于夏令营实践课堂的言传身教。南京正在用“知行合一”的国防教育密码,唤醒青春少年们的强国基因。迷彩服上的汗渍会褪去,但军体拳刻入的纪律、急救术承载的责任、机器狗点亮的梦想,必将沉淀为少年人生的精神番号,他们正以青春之名,撰写新时代的国防答卷。(供稿来源:南京市国防动员办公室、南京广电牛咔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