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高温下治沙,5万奖学金反哺!新都区一群中学生,用爱提交毕业答卷

40℃高温下治沙,5万奖学金反哺!新都区一群中学生,用爱提交毕业答卷

来源:中国网 2025-08-01 09: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30日,成都市新都区教育局德宣科正在收录各校暑期安全与德育活动,突然发现,在七月毕业季,多数师生家庭或外出旅游、或深度学习时,成都市新川外国语学校却用两场“接力”行动,给人们留下不同寻常的温暖记忆。

一群刚毕业的初三学生和老师,远腾格里沙漠,在40℃高温下治沙,直播助农卖瓜,而该校刚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学子黄雨婷,转身就将5万元奖学金设立为母校的“励志基金”——守护生态根脉,延续感恩之心,共同诠释出教育的意义。

沙漠课堂:40℃高温下的根脉传承

7月初,新川外国语学校九年级教师张克荣带着27名学子前往他的家乡甘肃省民勤县,展开了为期十二天的毕业旅行。

从天府之国到沙漠孤岛,这名数学班主任带着孩子们到在腾格里沙漠体验种树治沙,在蜜瓜之乡的田间地头摘瓜,网络直播帮助乡亲售卖,给城市里15岁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场难忘的毕业体验。

“最初,我们都觉得城市的娃娃有点矫情,不接地气、少了土里土气,寻思初升高暑假可以做点啥。”学生家长金容等请教老师,没想到甘肃籍老师张克荣却把孩子的暑期旅行设计成了一堂暖心的“毕业课”。

如果说甘肃博物馆、雷台汉墓、元金山石窟等历史文化景点让学生们更深度地了解了中华传统历史,那沙漠边缘的劳动人民更让年轻学生们读懂了生态保护与坚守的力量。

在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治沙点,治沙人马俊河向师生们介绍草方格沙障的扎制技巧,“一捆麦草,要埋进沙里三分之一,露出的部分扎成方格,才能拦住流动的沙丘。”学生们两人一组,有的搬运麦草,有的用铁锹固定草格,有的压实边缘。超过40℃的沙面,麦草还总被风吹散,在治沙人的指导下反复练习,大家才终于扎出第一个合格的草方格。学生李雨轩看着勒出血痕的手掌才知道,课本里“人进沙退”的奇迹,原来是一捆草一锹沙垒出来的。

7月也正值“金红宝”蜜瓜丰收季,来自城市的孩子们第一次体验田间劳作,剪蜜瓜、搬运、装袋、装箱直到直播间的全流程——半天卖光2亩地的蜜瓜,成就感满满。

“网友对毕业生们的治沙之行大为点赞。8月2日,我还要带一个新班级再去一次!”在张克荣看来,之于他是一次血脉的归溯,不仅让离乡的种子携带绿洲的坚韧基因在更远处生长,对于同行的学子更是一次精神的浇灌。期望以最直观、粗粝的方式将家国情怀深植于年轻一代的心。

反哺之光:清华通知书里的感恩答卷

当沙漠课堂的学子在风沙中锤炼品格时,新川学术厅内,一场关于感恩与传承的接力正在上演。7月18日,学校为考上清华大学的高三毕业生黄雨婷,举行颁奖和表彰活动,这也是新川自主培养的第一个清华学生。让人感动的是,黄雨婷当即决定,捐出5万元,在母校设立“励志奖学金”,鼓励学弟学妹发奋努力,勇敢追梦。

这份厚重的感恩,源于黄雨婷在新川的点滴成长。黄雨婷说,我记得自己总在色彩构图上犹豫不决,美术老师陪着熬过很多个夜晚,班主任单独为我调整三十余次文化课计划,宿管阿姨每次都会留下热面汤……她送给学校创始人陈星海一幅油画肖像作品,用每道笔触感谢所有托举过她的老师们。

班主任蹇佳兵见证了这场爱的循环。他说:初升高,老师带学生采果卖瓜,体验生活;高升大,学子再把“硕果”分享于学弟学妹,学段不同都精神相似,让我们感受到责任与爱皆可传递。

德育双生:向下扎根,向上反哺

新都区教育局副局长梅红兵评价,当教育能让学生既拥有“敢教沙漠变绿洲”的勇毅,又葆有“饮水必思源”的温情,才是德育教育最丰硕的成果,所有优质教育的终点,都是让种子记得为何破土,又因何成荫。

张克荣老师的沙漠课堂,将“勤朴坚韧”的西北精神熔铸为实践教育。当成都少年在40℃沙地上捆扎草方格,当蜜瓜的甜香混着汗水渗入记忆,劳动教育不再是空洞口号。黄雨婷的奖学金反哺,则彰显了情感德育的力量。

从沙漠治沙到学术攀登,再到无私反哺,新川教育完成了从向下扎根到向上生长的完整闭环。“知识可以考核,而品格的度量衡在于是否懂得回馈家乡、感恩他人。”当受助者成为施助者,当感恩转化为传承,“情系家国,行于世界”的理念才能在行动中落地。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