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煤海深处探寻绿色发展密码 山东科技大学2025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首站走进济宁兖州

在煤海深处探寻绿色发展密码 山东科技大学2025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首站走进济宁兖州

来源:周口网 2025-08-01 09:2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虽然每天都要重复相同内容,但是每一次都严格遵循要求与标准,使用智能化调度系统去采集与分析数据。”兖矿能源综采工区负责任人陈龙介绍他的工作情况。2025年7月17日,山东科技大学“点矿成金,碧水安澜”实践团前往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杨村煤矿,开展实践活动。

当日上午,实践团抵达兖矿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杨村煤矿。在煤矿负责人机电工区党支部书记张浩引导下,实践团成员开启企业调研之旅。从企业发展历程展厅到调度中心,再到污水处理厂,成员们全面了解煤矿运营与环保举措。

圆桌对话:在思维碰撞中校准前行方向

在杨村煤矿会议室,团队与企业技术骨干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智汇沙龙"。详实资料与珍贵影像,勾勒出煤矿从建设到如今数字化、绿色化发展的轨迹。实践团成员认真聆听讲解,不时记录关键信息。“杨村煤矿的发展,是传统能源企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从早期单纯注重产量,到如今兼顾高效生产与生态保护,每一步都凝聚着探索与创新。”工区党支部书记向实践团介绍时强调,企业始终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积极践行环保责任 。

团队成员在观看企业发展史影像  潘俊扬 供图

"我们的教学案例还停留在传统综采工艺,而企业已经实现了无人化工作面。"实践团成员潘同学坦言。安全学院近年来与山东能源集团共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学院",获批"矿山灾害预防控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粉尘防治、煤炭地下气化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 。

二、实地研学:解码绿色矿山的"杨村方案"

随后,在综采工区负责人陈龙的带领下,实践团来到调度中心。巨大屏幕上,矿井下各作业区域实时数据、设备运行状态清晰呈现。工作人员向成员们演示智能化调度系统,讲解其如何通过精准数据采集与分析,优化生产流程、保障作业安全。“这套系统让我们对井下情况‘了如指掌’,能有效避免安全隐患,也提升了生产效率。”工作人员操作设备,向实践团展示智能调度的便捷与高效 。陈师傅的讲解让队员们深刻理解到,智能化不仅是效率革命,更是安全革命。

陈师傅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解  王飞栋 供图

污水处理部是实践团调研环保举措的重点区域。在这里,煤矿产生的废水经多道工序处理,实现循环利用与达标排放。“我们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相结合的处理工艺,让废水‘变废为宝’,排出来的清水直接进入到供水管道,附近居民可以用来作为生活用水。”污水处理厂负责人黄富存向实践团详细介绍,从污水收集到净化再利用的全流程,让成员们直观感受到企业在环保治理上的投入与成效 。

黄工程师为成员们介绍污水处理过程  王飞栋 供图

三、青春答卷:在时代坐标中锚定方向

结束后,实践团队围坐在一起,分享着一天的收获。成员们员们发现,杨村煤矿的绿色转型之路,正是山东科技大学"能源报国"精神的生动写照——从宋振骐院士开创的实用矿山压力理论,到"宋振骐班"学生攻克煤基固废难题;从安全学院构建的"四色育人体系",到"矿净未来"实践团开展的新污染物防治,一代代山科大人始终在能源革命的浪潮中勇立潮头。

此次“点矿成金,碧水安澜”实践团队的实践活动,从学校走向企业,同学们真切体会到了理论知识的实践转化,让“点矿成金,碧水安澜”的实践初心,在更多领域落地生根 。

实践团在兖矿能源杨村煤矿门口合影留念  潘俊扬 供图

潘俊扬 王飞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