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路上】华中农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实践团赴恩施:探寻玉露茶香中的传承与创新

【耕读路上】华中农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实践团赴恩施:探寻玉露茶香中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周口网 2025-08-01 09:2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20至21日,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实践团前往湖北省恩施市深入了解恩施玉露的文化渊源、工艺传承与品牌发展,切实感受到非遗茶文化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活力与潜力,为推动乡村振兴与产业升级积累宝贵经验。

溯源千年茶文化,亲历传统制茶艺

7月20日,实践团首站来到恩施玉露源头文化馆。馆内的一件件展品清晰地勾勒出恩施玉露千年传承的历史脉络。从蒸青技艺演变,到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的对外传播,体现了其与茶叶的深厚渊源。

随后,实践团走进恩施蓝焙茶叶股份有限公司,与茶旅业务主管刘少艺展开深入交流。刘少艺详细介绍了茶叶产地的历史背景。他提到,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如适宜的海拔、充足的光照和富含硒元素的土壤,为茶叶生长提供了绝佳条件。

刘少艺主管提到其师傅一代人在茶叶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方面的突破,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提升了品牌价值。对于当下,他认为这一代人应进一步深挖茶文化内涵,并在文旅方面多做推广。

【成员们在恩施玉露源头文化馆参观】【周继贤供图】

下午,实践团的制茶工艺体验环节如期开启,这也是成员们期待已久的行程。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第十一代代表性传承人、恩施市黄连溪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曹乐书老师来到现场,亲手为大家示范指导。

在介绍恩施玉露的分级标准时,曹乐书老师现场展示了特级、一级、二级玉露。通过对比,实践团成员清晰地看到了各级别茶叶在外形、色泽等方面的差异。她强调,恩施玉露有着鲜明的 “三绿” 特征,即干茶翠绿、汤色清绿、叶底嫩绿,其外形紧细挺直,形如松针,极具辨识度。

当谈及传统制茶工艺,曹乐书老师着重阐述了蒸汽杀青,整形上光等核心环节。她表示:“这些工艺是祖辈流传下来的瑰宝,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同时,她介绍了茶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变迁,以及政府与企业为推广茶叶文化所做的努力。

在曹乐书老师的指导下,实践团成员动手制茶。从鲜叶的挑选到初步加工,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细致耐心。亲身体验后,大家更能体会到传统制茶工艺的复杂与精妙,也对恩施玉露的品质形成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成员们在茶园采摘鲜茶叶】【周继贤供图】

聚焦品牌管理,展望产业新未来

7 月 21 日上午,实践团围绕恩施玉露茶品牌管理、授权流程及宣传策略等,与恩施州茶产业协会办公室主任刘强盛进行了交流。

刘强盛主任介绍到,目前恩施玉露构建起“州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体系,“恩施玉露”、“利川红” 均建立动态授权机制,品牌授权与广告宣传由协会统筹负责。他提到,品牌授权门槛严格,企业需具备对应生产资质、先进加工设备及专业人员,通过严格评审才能获得授权。

在品牌宣传方面,刘强盛主任表示:协会采取多渠道推广策略,既在央视投放广告以传统媒体扩大覆盖面,也借助线下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增强曝光;同时组织企业参与全国展会,通过精装馆展销、发展经销商等方式拓展市场。

【成员们与刘强盛主任进行交流】【弓媛媛供图】

下午,实践团来到立早集团,就恩施玉露及相关品牌发展情况,对该集团行政经理贺娅进行采访。

行政经理贺娅介绍,恩施玉露作为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茶类,恩施玉露源于唐、兴于清,其始于唐代的蒸汽杀青工艺能保留更多营养,但对原材料要求颇高。该技艺早期为家族传男不传女的传承方式,曾濒临失传,后转为社会传承。目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杨胜伟仍担任技术指导。2018 年东湖茶叙是重要发展节点,恩施玉露被选作招待外宾用茶,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通过这两天的走访学习,实践团不仅深入了解了恩施玉露独特的生长环境、精湛的传统工艺、严格的品牌体系,更见证了它在政府支持下的传承创新 —— 从家族秘传走向社会传承,从手工制作迈向智能生产,从单一茶品拓展到多元产业链。同时,文旅推广的积极探索,也让大家看到了传统茶文化在当代的蓬勃生命力。

这次实践让实践团成员们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需要坚守匠心,更需要与时俱进。大家从中汲取了产业发展的智慧,未来将更积极地为传统农产品的现代化转型贡献专业力量。

周继贤 陈汉唐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