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活传统文化的当代生命力、搭建非遗技艺与大众生活的连接桥梁,2025年7月25日,北京科技大学黔守敏捷治理调研实践团(以下简称“黔守”团队)在北京市顺义区香悦四季第二社区开展了一场以“文化自信与共同体构建·从国家宏图到社区实践”为主题的联动讲座。讲座通过解析潮玩IP全球破圈、非遗风筝传承创新等案例,展现文化自信从国家层面的国际对话到社区层面的生活落地,为共同体构建注入文化凝聚力。
此次讲座的举办,源于文化自信理念践行背景下的现实需求。随着传统文化现代表达与非遗活态传承日益受到关注,如何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焕发活力、让非遗技艺走进大众日常生活,成为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黔守”团队立足自身实践经验,以“理论解读+案例分享”的形式,为社区居民带来了一场兼具深度与温度的文化盛宴。
讲座伊始,“黔守”团队以“文明新声:中国文化的破圈生长与自信绽放”为架构,从国家、社会、社区三个层面呈现中国文化的活力。
在国家层面,宣讲人员通过解析现象级潮玩Labubu火爆出圈、动画电影《哪吒2》票房大卖、外国博主中国叙事等案例,剖析文化IP全球破圈的密码和内在逻辑——Labubu以“全球IP+在地表达”适配不同文化语境,《哪吒2》用普世主题串联东方哲学,外国博主则以真实视角成为文化活名片。三者通过不同载体推动中国文化实现国际传播,更促成中外文化爱好者的互动交流,真正实现文明互鉴。
在社会层面,宣讲人员聚焦于苏超联赛、淄博烧烤、贵州村超等实践,揭示地域文化激活的核心密码:苏超联赛将地域美食、历史融入足球赛事,以文化为内核,以参与为关键,将传播做杠杆,将足球赛事延伸成一场“地域文化嘉年华”;淄博烧烤和贵州村超则以“人间烟火”“热血热爱”的文化内核引发集体共鸣,传递着最本真的生活哲学。从体育赛事与地域文化的深度绑定,到市井烟火与民俗风情的现代表达,这些都是文化创新和融合发展的生动体现。宣讲人员强调,这些实践并非单纯的文化展示,而是通过鼓励群众深度参与和传播创新,让地域文化从符号变为可感知、可参与的生活场景,进而自然转化为拉动消费、凝聚地域认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动力。
社区层面,宣讲人员以贵州“村字号”工程、北京顺义四季村晚及村史馆为观察样本,强调它们以本土资源为根基,融合现代传播与体验形式,使居民在参与中增强文化认同,让文化红利真正滋养日常,筑牢文化自信的基层根基。贵州“村字号”工程通过“村马”“村歌”“村T”等形式,融合民族文化与旅游,传播非遗与民族时尚;北京顺义区举办的四季村晚,2024年吸引270万人次参与,展现出极高热度;村博和村史馆通过老物件展示、与科技互动等方式传承记忆,还成为文旅名片与教育基地,文化志愿服务也为社区文化建设添彩。此类实践让文化真正融入日常,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互动环节,社区居民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展开热烈讨论,有人分享参与社区非遗体验课的经历,有人提出“如何让青少年更主动传承传统文化”的疑问,“黔守”团队一一回应,与居民一同探索文化落地社区的有效路径。讲座结束后,社区居民纷纷表示收获颇丰。有居民感慨:“从哪吒到风筝,原来文化自信既在国际舞台的高光里,也在社区的老物件和风筝线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也认为,这样的讲座让文化从抽象概念变成可感可及的生活元素,有效增强了居民对文化的认同感。
此次讲座虽聚焦文化主题,却始终围绕共同体构建的核心——“黔守”团队通过案例解读,展现文化如何连接个体与国家、社会,从国家层面的文明互鉴到社区层面的生活落地,文化自信的层层渗透,正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文化传承的参与者,共同筑牢充满凝聚力的情感共同体。(作者:高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