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艺术点亮乡村夏夜:西华师大暑期社会实践团文艺下乡暖人心

青春艺术点亮乡村夏夜:西华师大暑期社会实践团文艺下乡暖人心

来源:周口网 2025-07-31 11: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暮色还未完全笼罩村庄,阆中市神隍垭村委会前的空地上已挤满了翘首的身影。7月29日傍晚,数十位皮肤黝黑、身形消瘦、穿着朴素的老人,早早地来到村委会,佝偻着背脊守候在舞台前。他们布满岁月风霜的脸上写满热切,只为等待西华师范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艺心向党”、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红心向党,研路同行”社会实践团队联合举办的联欢晚会。当简易舞台的灯光亮起,照亮台下那一张张饱经风霜却笑容灿烂的脸庞,一场属于乡村夏夜的温暖艺术盛宴就此开启。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对村民宣传文艺晚会。陈泓帆 供图

“艺彩绽放神隍垭 同心共筑中国梦”的鲜红横幅在热浪中展开,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化奔赴就此启程。

夕阳尚未沉入山坳,老人们已带着小孙辈在台前围坐成圈。荧光棒在粗糙的掌心跳动,巴巴掌被孩子们拍得啪啪作响。“听说娃娃们带了新玩意来,天没黑就催着孙子陪我来占位!”一位裤脚沾着泥点的阿婆笑着展示手腕上缠绕的荧光手环。驻村教师来回招呼人群,村委工作人员维持秩序的忙碌,与大学生们分发道具的身影,在渐浓的夜色中织就温暖的网。

图为团队成员分发晚会小物品。宋桉舟 供图

艺术清泉润心田。没有炫目的灯光布景,台上青春的赤诚与台下质朴的回应,成为最动人的风景:

青春之火燃动田野:充满活力的开场舞瞬间点燃气氛,《孤勇者》的旋律唱出平凡人的坚韧,《最炫民族风》的节奏让不少老人跟着轻轻摇摆。时代回响情动心弦:《夜空中最亮的星》寄托着温暖的守望,《明天会更好》传递着坚定的信念,《天路》与《向往》则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当《唱支山歌给党听》、《我和我的祖国》熟悉的旋律响起,全场动容。佝偻的身影挺直了些,黝黑粗糙的手掌打着拍子,深陷的眼窝里闪烁着明亮的光,饱经风霜的脸上漾起最真挚的笑容。“好听!跳得真好!”“多久没这么热闹红火了!”人群中不时传来质朴的赞叹。村干部感慨道:“这样的演出,实实在在暖到了乡亲们的心窝里。”

这场由青年学子倾情奉献的晚会,承载着多重深意。填补乡村文化需求,为留守老人居多的神隍垭村带来了久违的文化盛宴,用艺术温暖了“银发群体”的精神世界。

青春践行时代使命,实践团成员在筹备与演出中深切体悟乡土情怀,将“乡村振兴”从口号转化为躬身实践的青春担当。凝聚乡村发展合力,以文化为纽带,激发了村民对家园的热爱与认同,为乡村注入内生动力,彰显了文化振兴在乡村全面振兴中的基础性作用。

图为文艺晚会合唱《歌唱祖国》。谷静盈 供图

晚会虽在激昂的合唱中落幕,但文化的力量已悄然播撒。青年学子用汗水在简陋舞台上浇灌出的艺术之花。当青春遇见乡土,当文化扎根田野,便能点燃希望,照亮乡村振兴的壮阔征程。这份夏夜的温暖记忆,将成为神隍垭村走向更美好明天的精神底色。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