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添锦绣 民生漾欢歌

山野添锦绣 民生漾欢歌

来源:周口网 2025-07-31 09:4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晨雾漫过青山时,李大叔已踩着露水走进茶园,指尖划过饱满的茶芽;山头的养鸡场里,王大哥正给鸡苗添食,手机上刚收到了新订单;法治文化广场上,普法志愿者的讲解引来阵阵掌声;暑期托管班里,孩子们的笑声惊飞了檐下的燕子…… 这生机勃勃的图景,正是当下宜都市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帮扶村王家畈镇毛湖淌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产业兴旺,铺就乡村致富路

曾经的毛湖淌村茶叶种植技术落后、销售渠道狭窄,茶叶的价值一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村民们收入甚少。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宜都烟草驻村工作队邀请了茶叶种植专家来到村里,手把手地向村民传授科学的种植技术,从选种、施肥到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细致的指导。同时还引进了先进的茶叶加工设备,建设了标准化的加工厂,提高了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

(图为毛湖淌村的规模化茶厂)

村民李大叔是村里的老茶农,他感慨地说:“以前种茶全凭经验,产量低、品质也不稳定,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有了专家指导,我们学会了科学种植,茶叶的品质上去了,价格也翻了好几番。”

除了茶叶,养鸡产业帮扶也让村民尝到了甜头。村里的王大哥,以前靠着几亩薄田维持生计,日子过得紧巴巴。后来,村里的帮扶干部了解到他的情况,为他争取到了养鸡产业帮扶项目,不仅提供鸡苗和养殖技术培训,还帮忙联系了销路。王大哥说:“刚开始我还担心养不好,也怕卖不出去。没想到帮扶干部这么贴心,有技术员全程指导我们养殖,鸡长大了还帮我们找买家,一点后顾之忧都没有。下一步我还想扩大养殖规模呢。”

如今,村里的茶叶不仅在本地畅销,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养鸡产业也将逐渐形成规模,成为村里的特色产业。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民生为本,织密乡村幸福网

不仅要让村民富起来,还要让村民的生活更有保障、更加幸福。“以前遇到事情不知道该找谁,也不知道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往往是吃了亏也只能自认倒霉。” 村民张大妈的话道出了不少村民过去的困惑。

为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村里定期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邀请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到村里,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案例,向村民讲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的婚姻家庭、土地承包、邻里纠纷的法律知识等。随着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村民们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学法、懂法、用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村里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少,乡村更加和谐稳定。

每到暑假,孩子的看管问题就成了许多农村家长的烦心事。由于村里父母大多外出务工,孩子们往往由爷爷奶奶照看,老人们年纪大了,精力有限,很难管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村里开办了孩子暑期托管班,由村里的老师和志愿者担任托管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作业辅导、兴趣培养、安全教育等服务。

(图为开办暑期托管班)

村民李大姐说:“我和孩子爸爸都在外地工作,以前暑假只能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老人管不住他,学习也落下了。现在有了托管班,孩子有人管、有人教,我们在外工作也安心多了。”

文明引领,焕发乡村新气象

(图为毛湖淌村开展文艺活动)

“打竹板,响连天,乡村振兴谱新篇……”十一国庆前夕,毛湖淌村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宜都烟草与村 “两委” 联合举办的“共同缔造幸福生活,欢度十一国庆佳节”主题文艺活动,在村民自编自演的音乐快板中拉开帷幕。

舞台上,村里的孩子们穿着漂亮的演出服,跳着活泼可爱的舞蹈,引得台下阵阵掌声;大妈们自编自导的广场舞,动作整齐划一,充满了精气神;宜都烟草青年干部职工也带来了青春洋溢的朗诵和歌舞,为活动增添了别样的风采。

宜都烟草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鼓励村民自己编排文艺节目。大家热情高涨,纷纷登台献艺,从台下的观众变成了舞台的主角。这些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村民们在参与中收获了快乐,也让毛湖淌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有滋味。当熟悉的乡音、亲切的身影出现在舞台上时,大家都忍不住使劲鼓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整个广场都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村里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小孩,能让他们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天天乐呵呵的,我们心里也舒坦。” 驻村书记邹新民笑着说。

毛湖淌村还定期开展 “好媳妇”“好婆婆”“文明家庭” 等评选活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弘扬传统美德,引导村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美婆婆”王婆婆的事迹被广泛宣传后,在村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向王婆婆学习,婆媳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睦。

如今的毛湖淌村,不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更有着良好的家风乡风。夕阳为错落的屋舍镀上金边时,驻村书记邹新民的笔记本上又写下新规划:茶园要扩种有机品种,养鸡场要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农产品要上村里的直播间…… 这些跃动的字迹里,藏着毛湖淌村发展的无限可能。每一项民生实事都关乎着村民的切身利益,每一个变化都凝聚着驻村队员的努力和付出。从产业兴旺到民生保障,从法治建设到精神文明,毛湖淌村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更美好的明天。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