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甲骨之源:曲师大学子深化山东博物馆文化传承实践

再探甲骨之源:曲师大学子深化山东博物馆文化传承实践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30 10: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赓续中华文脉,激发甲骨文这一古老文字在当代的生机活力,2025年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探甲骨遗韵,扬殷契之光”实践队在寒假调研的坚实基础上,再度携手甲骨文信息处理实验室,走进山东博物馆。此次活动聚焦甲骨文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与创新传播,通过科学调研、文创互动和数字化记录,实践队员们以青春之力推动文化遗产的活化传承,为公众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华文明源流的窗口。实践队员们提前规划、分工明确,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这一文化使命中。

图为实践队员在山东博物馆前合照。孙欢 供图

山东博物馆作为甲骨文研究重镇,馆藏甲骨文达10588件,涵盖罗振玉、明义士等名家收藏,是解读殷商历史的珍贵钥匙。实践队员们首先深入“海岱日新”展览厅,在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系统了解甲骨文的起源、占卜制作流程及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记载。展厅前言强调,甲骨文不仅是汉字的源头,更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核心纽带,将3000多年前的商代文明鲜活呈现。队员们驻足于祭祀甲骨前,感受历史的庄严肃穆,深刻体会文字背后厚重的文化内涵。

图为队员参考甲骨展台。孙欢 供图

为精准把握公众对甲骨文的认知状态,实践队创新采用分组调研策略:一组深入甲骨主题场馆,面向已有关注的游客;另一组在博物馆公共区域,针对更广泛的大众群体。队员们精心设计了涵盖甲骨文基础知识、传播渠道偏好及推广建议的问卷。调研中,游客们展现出极高热情,主动参与交流,不少年轻人提出应借助VR、AR等数字技术,让甲骨文“活起来”,以更直观、有趣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游客们纷纷反馈:“甲骨文是中华瑰宝,希望博物馆能多些互动体验,让年轻人更容易亲近。”

图为队员对场馆外游客进行调研。孙欢 供图

同时,实践队员们将调研与文创传播结合,向参与者分发了自制的甲骨文创产品,如印有甲骨文纹样的书签和古文字元素钥匙扣。这些文创不仅作为调研纪念,更成为甲骨文化的小载体,让古老文字以生活化方式走进公众视野。游客们接过文创时惊喜不已,纷纷表示:“这些小物件既美观又寓教于乐,让我们更愿意了解甲骨文。”

此次实践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具体行动,更是甲骨文活态传承路径的积极探索。通过深度互动,实践队收集了大众的真实需求,为后续针对性活动指明方向;数字化记录工作则加速了甲骨文保护的现代化进程。队员们表示,未来将融合游客建议,探索VR、AR等创新展示形式,让甲骨文真正“活”起来、“火”起来,吸引更多人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