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张店村,像一幅被微风细细晕染的水墨画。微风掠过满山的稻田,绿叶起伏如泛起涟漪的碧波。阳光穿过枝叶,洒在柏油路上,光斑跳跃,仿佛大地在轻声讲述着古老的故事。声声蝉鸣中,这个原本宁静的小山村,更添几分热闹与温情,在乡村振兴的浪潮中,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书籍启未来:精神文明的“白灯塔”
推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大门,一阵清脆的风铃声悠然响起。墙上挂着“弘扬时代新风,建设文明乡村”的红底白字标语。实践站内,图书角的木架上摆满了各类书籍,从农业技术到文学经典,甚至还有几本《中国童谣》《二十四节气儿歌》《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些都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献的知识宝库。书籍是打开世界的钥匙,一本好书可能成为孩子们认识世界的窗口,甚至改变人生的轨迹。阅览室里,十来个留守儿童正围坐在一起,一双双稚嫩的手画出他们心中的“未来乡村”。
“我要在院子里装个旋转木马,再种满会发光的花!”七岁大的小娃娃挺着高高的小胸脯说着,引得旁人忍俊不禁。厚厚的书本,小小的心愿。潜移默化下,这里的每一本书都能在孩子心中种下梦想的种子,在乡村振兴的路上绽放光芒。据统计,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以来,已累计接待留守儿童阅读学习达 500 余人次,孩子们在这里不仅丰富了知识,更开阔了视野,为乡村振兴培养了一批有梦想、有追求的新生力量。
龟中出奇迹:产业振兴的“金钥匙”
青山绿水间,清风徐来。转过山腰,黄缘闭壳龟养殖厂隐藏在一片竹林深处。阳光透过竹叶洒在龟池里,小龟们伸着脑袋晒太阳,像一尊尊会呼吸的翡翠雕像。
驻村干部谢长军拿着放大镜检查一只幼龟的甲壳,嘴里念叨着:“你这龟养的真不错,纹路像彩虹一样明晰,一定能卖出好价钱。”养殖能手邓延森在一旁笑道:“这些都是我们的宝贝金疙瘩。去年冬天冷得邪乎,多亏书记和你们驻村工作队的同志们帮助我新建了恒温棚,这群金龟子才没被冻成铁壳!真是太感谢你们了。”
说罢,邓延森掏出手机展示一段视频:几只小龟围着自动投喂器转圈,精准地从出口叼走饲料,活脱脱一部“萌宠吃播”。“过不了多久这些宝贝龟就可以拿到县城的农贸市场上展示,让更多人知道我们的黄缘闭壳龟,逐步打造出一张属于张店村的独有名片。”邓延森对“宝贝龟们”满怀期待。
目前,黄缘闭壳龟养殖厂已初具规模,养殖数量达到数千只,预计今年能带来30万元的经济收入,成为张店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柱之一。而且,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市场推广的深入,黄缘闭壳龟的知名度和市场价值还在不断提升,有望为张店村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养殖厂还引入了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安装在龟池各个角落的摄像头和传感器,实时监测龟的生长环境,如水温、水质、饲料投放量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养殖户的手机终端。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大大提高了养殖的效率和成功率,这正是科技助力产业振兴的生动注解。
微风吹拂叶飒飒,闲云潭映日悠悠。村庄的安宁与团圆,留守者的期盼与等待,驻村干部的关怀与行动,共同汇聚了无数归乡人的乡愁和羁绊,在这绿水青山的大别山腹地强力奏响了乡村振兴路上的响亮序曲。(六安烟草 胡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