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巍峨的壶瓶山主峰脚下,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项目团队历时十五天,完成了对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李坪村的深度调研。这座被称作“湖南屋脊”的古老村落,正以茶旅融合的全新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茶山深处觅新章:有机种植激活传统产业
李坪村1899亩茶园中,1600亩有机茶基地如翡翠般镶嵌在海拔1200米的云雾间。村支书王章煌介绍:“通过老茶园改造和可视农业基地建设,每亩黄金茶产值突破2万元,比传统种植效益提升3倍。”月岭君山茶叶合作社带动143户村民参与,新建的100平米加工厂与省级龙头壶瓶山茶企形成产业链联动,年加工能力达3000担。
上海财大调研团队发现,武陵秀峰公司创新的“三费模式”(土地流转费600元/亩+培管费1500元/亩+采摘工资3000元/亩)使农户年收益达5100元/亩,较传统模式增长42%。团队成员何思源在农户问卷中记录:“72%受访户认为茶叶产业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有机认证使鲜叶价格提升25%。”
药香漫过石门槛:科技赋能特色种植
在300亩金钱柳基地与150亩七叶一枝花、白芨种植区,科研院所合作培育的高效中药材品种展现强劲潜力。驻村工作队队长算起经济账:“白芨市场价达160元/公斤,亩均收益超传统作物5倍以上。”数字赋能的产业追溯系统正在搭建,农户可通过手机实时查看药材生长数据。
云端村落焕新颜:社会治理激活内生动力
李坪村创新的"三治融合”模式令人瞩目:通过评选“好邻居”“科技之星”等身边典型,激发村民参与热情;依托“三长制”(林长、组长、贤达),实现森林防火、未成年人保护等事务网格化管理;数字政务平台使医保办理等事项“一次都不跑”。
调研期间,团队协助完善村级荣誉室档案,记录下1995年从烤烟转型茶叶、2025年启动老茶园改造等关键节点。村民谭大爷在访谈中感慨:“现在垃圾分类有积分换奖品,连游客都夸我们村干净。”
茶旅融合绘新卷:生态红利持续释放
依托“22℃避暑胜地”气候优势,李坪村已发展民宿10家、农家乐20家。调研团队实地探访王家老宅、仙人洞等景点,见证峡谷珍稀动植物如何转化为旅游资源。村旅游公司规划的溶洞探险游、茶园采摘游线路,预计年吸引游客超5000人次。
上海财大千村调查项目团长覃涓鑫表示:“李坪村证明,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需要产业升级的精准度、社会治理的温度和生态保护的力度三者协同。”
青春脚步丈量乡村振兴路
半个月的时间里,调研团队完成12户深度访谈,发放问卷覆盖全村85%农户,赠送定制保温杯传递温暖。石门县交警大队驻村工作队队长评价:“大学生们带来的市场分析报告,为我们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新思路。”
当无人机航拍镜头掠过层叠茶田,李坪村正以“有机茶都+云上药乡+生态秘境”的三重定位,成为武陵山区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项目持续15年的实践,再次印证:只有扎根中国大地,才能读懂真正的中国。
(通讯员:上海财经大学千村调查项目李坪村报道组 覃涓鑫 何思源 陆思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