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乾成律师事务所的办公室里,郭子龙正逐字逐句审阅案卷。灯光下,密密麻麻的批注爬满纸页,这是他执业十余年不变的习惯。从年少立志到深耕律界,从授薪律师到事务所合伙人,这位专注公司商事法律领域的律师,用四百余件疑难案件的办理、无数个深夜的伏案钻研,诠释着一位法律人对法治信仰的执着坚守。
初心如磐:从少年梦想到职业坚守
“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年少时,港台律政剧中运筹帷幄的律师形象,在郭子龙心中种下了法律梦。那时的他或许未曾想到,这个始于想象的志向,会成为日后十余年风雨兼程的动力。
学生时代的郭子龙,已显露出成为律师的潜质:突出的口才与笔力让他在各类演讲、征文比赛中崭露头角,遇不平事必仗义执言的耿直性格,更让身边人坚信 “律师就是他的本命职业”。未毕业便进入律所实习,毕业后无缝衔接律师工作,2014 年正式执业至今,他的人生轨迹始终与法律紧密相连。
厚积薄发:八年沉淀铸就专业底气
“授薪八年,是我最宝贵的积累期。” 郭子龙常这样说。与不少人对授薪阶段的抱怨不同,他格外珍视那段 “无案源压力却有成长动力” 的时光。在优质平台的加持下,他接触高端商事案件,跟着良师逐字修改文书,在复杂案情中锤炼逻辑思维。正是这段日子,让他熟悉了从基层法院到最高法的诉讼流程,积累了北京仲裁委等机构的仲裁经验,为日后独立执业打下坚实基础。
2022 年底,疫情阴霾散去,郭子龙毅然开启独立执业之路。凭借八年积累的疑难案件办理经验,他很快在业界站稳脚跟,成为事务所合伙人、股东权益保护中心主任,还兼任北京市律协公司法专委会副秘书长等职。但头衔背后,是他对 “专业” 二字的极致追求 —— 没有吃透案卷绝不妄下结论,从不对当事人做能力之外的承诺。
风雨兼程:在迷茫中守望法治微光
律师之路从非坦途。初执业时,高分通过司法考试的他,面对实务问题仍常感手足无措,曾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行;看到有人靠夸夸其谈、宣称 “有关系” 获取信任,而自己坚守的严谨却遇冷时,也曾失落彷徨。
但每当庭审结束,当事人握着他的手说 “这才是律师该有的样子”,所有疲惫便烟消云散。“诉讼就像跷跷板,有人胜诉就有人败诉。但律师的价值,在于用专业让每一方都感受到程序正义。” 他感慨道。在数百件案件中,他曾为败局已定的案件寻找突破口,在繁冗证据中抽丝剥茧,哪怕最终未能胜诉,也坚持做到 “问心无愧,尽己所能”。
执炬前行:以初心照亮法治征途
“律师的尊严,永远源于专业。” 这是郭子龙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律师的价值不在虚名浮利,而在 “三个维护” 的躬身践行 —— 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作为团队带头人,他谢绝急功近利者,只与 “敬畏天理、热爱职业” 的伙伴同行;对后辈,他坦言 “法律有局限,才更要珍视专业”。他坚信:“法治不是庙堂高论,而在每起案件的认真办理中;律师风骨,不在夸海口,而在胜败无愧的坦荡。”
十载春秋,郭子龙如执炬者,在律界风雨中前行。他的故事,是无数法律人坚守法治信仰的缩影。正如他所言:“理想与良心,是律师路上绝不能丢的两样东西。” 在法治中国的征途中,正是这样的坚守,让公平正义的光芒愈发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