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来,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福宝镇等多地突降特大暴雨,引发山体滑坡、房屋进水,34名留守老人安全告急!危急时刻,泸州市优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立即调动项目社工和志愿者投入抢险救援战斗。把前期建立起来的“月访工作单”,迅速转化为“战时调度图”,按图索骥精准服务,让“每月一次”的约定升级为“风雨无阻”的守护。
(一)清单引路:志愿者化身“应急尖兵”
雨情警报拉响后,8名熟悉乡情的志愿者带着“月访清单”直奔村社。这份清单详细记录着老人的居住地址、房屋状况、健康情况等信息,此刻成为抢险指南:对照清单逐户核查房屋安全、电路老化、药品储备等情况,发现隐患立即拍照回传,半小时内便能收到社工团队的“处置提示”。志愿者按指引行动:清理4处滑坡落石隐患点,为32户进水房屋排空积水、清除淤泥,当晚完成全部受损门窗加固;同步配送夏凉被、米面油及应急药品,确保老人基本生活无忧。“多亏你们来得快!”82 岁的先滩镇陈大爷握着志愿者的手说,“我屋后头滑坡时,我正愁没人帮忙,你们就带着清单找上门,又清石头又送吃的,夜里还来查看门窗牢不牢,比娃儿在身边还贴心!” 因清单精准锁定重点对象,34名安全告急老人均在3小时内得到妥善照护,无一人因灾受困。
(二)常态筑基:从“每月一访”到“随时守护”
暴雨过后,项目团队对“月访清单”进行迭代升级——细化隐患分级标准,提前布局应急物资储备点,优化志愿者编组,让清单更贴合实战需求。运行七个月来,这份清单不仅是服务台账,更成为织密应急网络的“经纬线”:常态化走访中积累的老人信息、志愿者能力数据,在灾害来临时实现“一键转化”,让响应更精准;本土志愿者熟悉路况、懂方言的优势,结合清单的科学指引,让服务既有“乡土温度”又具“专业精度”。
本次巡访项目以“月访清单”为纽带,将专业服务逻辑融入乡土社会,实现了“平时关爱”与“战时应急”的无缝衔接,既发挥了本土力量的地缘优势,又通过标准化流程确保了服务质量。当每一次日常走访都成为风险排查的过程,每一份清单都承载着责任与细节,便能让“每月一次”的承诺真正转化为老人们风雨无惧的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