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大学“太行药韵”社会实践团队赴东寺头乡探访中药材产业与康养旅游融合新模式
巍巍太行,山脉腹地,药香氤氲。2025年7月1日,湖北大学“太行药韵”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山西省平顺县东寺头乡,围绕“中药材产业与康养旅游融合”主题展开深度调研。通过与东寺头乡乡长、村主任及当地村民进行座谈交流,团队深入了解了“潞党参之乡”的产业转型路径与乡村振兴实践。
东寺头乡拥有300余种中药材资源,其中以“潞党参”最为著名。“潞党参是党参中的上品,补气养血功效显著。”乡长介绍道。近年来,当地开发党参切片、药膳包等产品,并借助直播推广打响品牌,通过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我们虽不直接带货,但通过抖音等平台科普,吸引了全国药商慕名而来。”乡长表示,去年全省中药材观摩会上,平顺因“道地药材原产地”的优势成为焦点,尤其是潞党参和连翘的标准化种植技术备受关注。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东寺头乡乡长 欧阳文成 摄
面对“无大型工业”的县情,平顺县提出以“古色、绿色、红色、特色”四色旅游为依托,推动“中药材+旅游+康养”模式。团队走访发现,平顺县华锦中药材专业种植合作社正尝试在山沟中打造“药旅综合体”——在种植连翘与党参的梯田旁建设民宿,此间游客可体验采药、品尝药膳等活动。“四月种参、七月摘翘,恰好避开旅游旺季,形成产业互补。”乡长解释道。然而,这一模式也面临不少挑战。山区基础设施薄弱、土地红线限制、投资周期长等问题制约着项目落地。
“平顺的党参含铁量高,与本地铁矿区土壤密不可分。”当地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土壤资源,大力发展以高含铁为特色的党参种植产业,积极推动产品精深加工,将土壤的馈赠转化为促进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动能和经济价值。
团队注意到,东寺头乡设立了三处党参原生境保护地,当地严格把握生态红线,旅游开发仅产生生活垃圾,并由县垃圾处理中心集中处置,旨在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平衡。
“康养不仅是观山看水,更是让中药材文化融入衣食住行。”村主任强调。团队队长,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23级本科生霍晶涛感慨道:“以前认为中药就是煎汤熬药,现在才明白,让它的价值‘日用而不觉’才是最高境界。”调研结束后,团队计划结合专业优势,通过制作视频等方式助力品牌传播,进一步促进中药材文化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与东寺头乡乡长、村主任及当地村民代表合影 周杨 摄
(通讯员 周杨 熊舒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