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随着颁奖仪式暨首场宣讲在湖南长沙举行,第五届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圆满落幕。该赛事以“胜利号角的回响”为主题,由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及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湖南省文物局、长沙市委、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军队系统的175名选手参赛,历经多轮精彩角逐,最终评出“金牌讲解员”和“金牌志愿讲解员”各10名。
讲解员们以声为笔、以情为墨,将红色基因的传承盛宴推向高潮。这场以“胜利号角的回响”为主题的红色品牌赛事,不仅是一次讲解技艺的巅峰对决,更成为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的鲜活课堂与创新典范。
创新表达:让历史“活”起来的破壁实验
初赛现场,175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同台竞技。四平战役纪念馆讲解员王璐用口琴奏响《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这是杨靖宇将军在林海雪原战斗时鼓舞抗联战士的战歌,穿透抗日烽火十四载;四川选手杨俊逸手持快板,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烈化作铿锵节奏;湖南讲解员苏卓则用长沙评弹唱出《血染的“进行曲”》的悲壮激荡。多语态讲解、情景剧、舞蹈诗画等创新形式轮番登场,打破了传统讲解的边界。
“讲解不再是历史的复读机。”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革命文物处张静静道出核心理念。赛前,江苏对选手进行播音、表演、党史研究的跨界培训,要求每个故事必须找到“新时代的共振点”。
为了让红色故事真正“活”出展板,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志愿讲解员金雪剑成了展厅里的“演员”,用年轻人的方式还原曾经的历史场景,不管是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的激昂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还是“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欢呼:“咱们内蒙古的铀矿,可是藏着给原子弹喂粮食的宝贝!”他都能自如切换角色,硬核历史和鲜活表演,在此刻奇妙交融。
来自河北的讲解员陈双,以抗战时期的报纸报道《王家川没有死》为引子,讲述抗战英雄王家川战场牺牲,其弟及青年们冒名参军,铸就团结力量传奇。
以赛促学:深挖红色富矿的勘探行动
“湖南赛区初赛的5个故事中,4个是新近挖掘的史料。”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的梁利平介绍。为备战大赛,讲解员们深入档案馆、走访老兵、踏勘遗址,将尘封的记忆转化为时代叙事。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的韩琦为考证一段1942年南下抗战史实,查阅300余份电报底稿,讲稿修改达32次。
这种“深挖”已成全国浪潮。福建赛区要求选手围绕第一批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46种伟大精神重构故事;辽宁赛区聚焦东北抗联精神,挖掘出15个鲜为人知的英雄事迹;上海赛区140余件参赛作品中,近半数聚焦抗战中的普通人——接线员、护士、译电员,让宏大历史有了血肉温度。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讲解员付芸介绍:“参与这场高规格的比赛,与来自全国的优秀同行交流切磋,不仅提升了业务水平,更经受了一次灵魂的净化与升华。每一件展品、每一位英雄的故事,都在提醒我们担起肩上的责任,保护好历史的见证,讲好那些在危难时刻发生的故事,让红色记忆跨越时空,激发每一位倾听者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爱国情怀。”
青春力量:红色基因的“跨代传递”
决赛晋级名单揭示出传承的新图景:专业组30名选手中,“90后”占比超七成,军队系统的陈鹏、赵楠以数字化手段重现经典战役;志愿组20人涵盖小学生、大学生、教师、公务员,青海10岁学生赵若妤用童声讲述“红军镌刻信仰”的故事,新疆干部何若楠讲述新疆群众踊跃参与抗战的故事。
在赛场上不仅看到了90后的身影,同样看到了00后甚至是10后的身影。来自海南史志馆的刘雨明是参赛年龄最小的选手之一,她一登台,便引起全场关注。初赛现场,她讲述了《妈妈未归,英雄永生》的故事。女战士许如梅为了完成组织交办的任务,将出生仅29天的女儿托付给乡亲后,毅然踏上抗日征途。途中,日军发动大扫荡,许如梅不幸被捕,受尽折磨后,壮烈牺牲,年仅24岁。“她来不及留下遗言,也没来得及再看一眼女儿。”刘雨明讲到此时,台下的观众情不自禁地潸然泪下。“希望通过我的讲述,让红色故事永远流传下去。”刘雨明赛后告诉记者。
“00后”参赛者、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讲解员沈子林说:“作为一名红色故事讲解员,我要讲好红色故事,让更多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红色精神代代传承,让胜利的号角在新时代高亢嘹亮。
青少年正从“听故事”到“讲故事”的身份转变——这正是大赛“向下扎根”的战略深意。
全国联动:筑牢精神根基的“超级工程”
大赛构建起一条从地方选拔到全国竞技的阶梯式成长链。福建自2月启动省赛,通过初赛“本土故事”、决赛“精神谱系”的双层筛选培育人才;临沂市“红动沂蒙”大赛征集300件作品,让沂蒙精神在社区乡村落地生根;重庆赛区引入党史专家与播音导师“靶向”培训,辽宁以“以赛代训”机制培训60名基层讲解员,为红色旅游注入专业力量。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资源开发处处长汪光富介绍,湖南组织选手们赴省内多处重要红色革命旧址和纪念馆进行了实地拉练,亲身感受历史的温度。
比赛锤炼了讲解员的专业素养与表达能力,更熔铸了其作为红色资源守护者的深沉使命感。中国共产党湖南历史展览馆志愿讲解员唐一丹道出心声:“话筒是精神的接力棒。当孩子听完故事紧握拳头,老兵颤抖着敬礼,我懂得了这份工作的重量。”
胜利的号角在新时代愈发嘹亮
为延伸大赛成果,让红色故事的影响力持续释放,7月25-27日,部分优秀讲解员代表走进机关、文博场馆和红色景区等,开展了四场宣讲活动,让红色故事走出赛场、走向基层、走进大众,真正实现“让红色故事活起来、红色精神传下去”。
湘江之畔,号角长鸣。当抗战胜利80周年的历史回响与新时代征程激荡共鸣,我们不仅见证了技艺的切磋,更感受到信仰的无声传递;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赛事,更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传承史诗。
历史已然落笔,精神永续传承——胜利的号角在新时代征程中愈发嘹亮,红色故事的讲述者们,正以永不消逝的声波,激荡着中华民族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