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底,湘南大地暑气蒸腾,宜章县黄沙镇大元村的烤烟房里,烟农李大山仔细翻看着金灿灿的烟叶,脸上终于露出久违的笑容。烤房外,一排排新式烟夹整齐晾晒着烟叶,在阳光下泛着金黄色的光芒。
“以前用竹竿绑烟叶,费时费力还容易伤叶。”李大山回忆道,他粗糙的手指划过一片完美的烟叶,“现在有了烤烟梳式烟夹,轻轻一夹就固定好,效率翻了倍,请工开销也省了不少!”
就在三个月前,他还在为春耕人手不足发愁。如今,在当地烟草站推行的“党建+”服务模式下,这位种了二十多年烟叶的老烟农见证了从传统劳作到智能生产的转变。
竹竿绑烟的岁月
李大山与烟叶打交道的岁月,几乎贯穿了他整个成年人生。在宜章县黄沙镇的这片土地上,烟叶种植曾是许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但也伴随着难以言说的辛劳。
“最怕的是绑烟时节。”李大山回忆道。每到采收季,全家老小齐上阵,用竹竿一根根绑烟叶。双手被烟油染得黑黄,指甲缝里的污渍数月不褪。一不小心,烟叶就被竹竿划破,品质大打折扣。
烤烟环节更是煎熬。传统燃煤烤房黑烟呛人,环境差,工作量大不说,成本还高。李大山必须整夜守在烤房外,观察温度变化,稍有不慎,一炕烟叶就可能全部报废。
“那些年,年轻人都不愿留在村里种烟。”李大山的儿子李强大学毕业后就去了广东打工,只剩下老两口守着十几亩烟田。
烟叶生产的艰辛,让这个传统产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党员带来了“金钥匙”
变化很快发生,当地烟草公司的党员技术员王艺雄带着新工具来到大元村。他手中拿着的,正是当地推广的弹性梳式烟夹——一种适配不同厚度烟杆,夹持牢固且不伤叶的工具。
“李叔,试试这个。”王艺雄边说边示范,“不用绑了,一夹就行。”
起初,李大山持怀疑态度。但当他亲眼看到王艺雄演示单人操作,效率竟比传统方法提高了两倍时,他心动了。更让他意外的是,烟草站还提供了技术培训,手把手教烟农使用新工具。
几天后,李大山的老伴和儿媳成了梳式烟夹的忠实拥趸。“以前一天最多绑一百多杆,现在轻松搞定三百杆!”儿媳王秀英笑着说,“省下的工钱就是多赚的钱。”
烤房里的智能革命
烘烤季,当地还有新变化——新能源烤房。在黄土村,烟农杨彪已经尝到甜头:“过去烧煤烘烤,黑烟呛人,环境差。现在换成新能源烤房,既环保又科学,温度更均匀,烤出的烟叶色泽也更亮!”
李大山起初犹豫不决。改造烤房需要投入,虽然烟草提供补贴,但他心里没底。王艺雄给他算了一笔账:电热泵、生物质颗粒等清洁能源设备,每炕烟叶就能节省燃料成本数百元。长远来看,稳赚不赔。
更让李大山惊喜的是温湿度自控仪。“现在有了这个,连在手机上,我在家就能看烤房情况,实时调控温湿度,不用整天守着了,方便又踏实。”杨彪的感受,李大山很快也体会到了。
在当地,智慧烘烤系统已在烤房架设高清摄像头、高敏度温湿度传感器等设备。烟农只需一部手机,即可随时查看烤房温湿度、烟叶变化及预警信息,实现从“指尖”到“烤房”的数据传输。
田埂上的红色队伍
七月,宜章进入烟叶采烤关键期。一支由党员组成的红色服务队活跃在田间地头。
“李叔,这几片叶子可以采了!”王艺雄蹲在李大山的烟田里,指着一株烟叶讲解,“采收时机很关键,早一天晚一天都会影响品质。”
这支队伍是当地烟草部门“党建+”服务模式的核心力量。他们推行“党建+政府引导+党员带头+大户示范+烟农参与”模式,设立党员示范区、示范户,结合网格化管理机制,提供从春耕备耕到烘烤分级的全流程跟踪服务。
在技术升级的同时,当地也在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2025年全市建立烟叶生产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5个,示范面积2.5万亩,覆盖整个烟区。通过性诱、食诱、灯诱等生物防治技术,化学农药用量同比下降9.5%,降低烟农亩均成本100元以上。
“以前防治蚜虫,我要走村入户督促烟农施药,今年全面推广烟蚜茧蜂统防统治,效果好我还少跑了好多路。”王艺雄道出了技术服务的变化。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李大山记忆深刻的是今年春耕时节。往年这时候,他总要为找农机手发愁。而今年,在村党支部协调下,农机合作社的统一翻耕服务直接开到了地头。
这正是当地推动的“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合机制。通过支部协调农机合作社统一提供翻耕、植保等服务,推动烟叶生产向机械化转型。
在宜章,类似的探索还在继续。土华烟叶种植服务专业合作社引进自走式覆膜机和自走式打塘机,每小时可完成2-4亩作业量。作为当地的明星合作社,他们的服务涵盖了烤烟专业化育苗、机耕、覆膜、移栽等全流程服务。
更让李大山惊喜的是烟草生产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当地已经开始探索将废弃原料转化为优质有机肥的技术路径。废弃原料经过精准破碎、除尘分装,蜕变为新的农业生产资料。
共富路上的新光景
七月底,李大山的烟叶全部烘烤完毕。金黄的烟叶整齐地堆放在家中,散发出特有的清香。他粗略算了算,今年省下的成本加上增产部分,收入比去年增加了二成。
但增收的渠道不止烟叶。在烟草局技术人员的建议下,李大山还种植了向日葵、波斯菊等蜜源作物。这些花朵不仅吸引瓢虫、食蚜蝇等天敌昆虫控制烟田害虫,还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傍晚时分,李大山站在田埂上给儿子打电话:“强子,今年烟叶收成好,新技术省工省力。村里还来了不少游客,咱家准备开个农家乐,你回来帮忙吧?”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爸,我正学电商直播呢!我们家农产品,以后可以在网上直接卖!”
夕阳下,李大山望着自家烟田,仿佛看到了更广阔的未来。不远处,王艺雄和技术团队还在忙碌着。这支红色队伍的脚步,从未停歇。(胡镕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