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大凉山火把节欢腾的海洋中,当千万支火把划破夜空,擎起一片跃动的星河,另一抹温暖而庄重的亮色正悄然融入这古老盛典——那便是来自安徽省芜湖市南陵县霁云轩工坊的八骨黄布伞。它们如一朵朵沉稳的金色祥云,在炽热的火光下,为节日的激情与虔诚撑起一片神圣空间。
竹木之魂,霁云匠心
弋江霁云轩工坊,深藏于弋江镇的静谧时光里。在传承人梅争奥先生的带领下,一支专注的手工团队,日复一日以指尖温度雕琢伞之精魂。他们精选坚韧竹材,削磨成匀称的八根伞骨——这“八”之数,暗合彝族崇尚圆满、通达八方的古老信仰。实心伞竹杆取自优质老硬竹,历经多道工序打磨,稳重坚实,恰如彝族人民扎根于大地的厚重品格。每一道竹篾的弯曲,每一处榫卯的咬合,无不凝结着霁云轩对传统竹木工艺的虔诚守望与精益求精。
黄布为信,辉映圣火
伞面选用的,是纯净饱满的明黄色布料。在彝族的文化光谱中,黄色是太阳与光明的象征,代表着温暖、丰收与无上尊崇,其地位之崇高,常与神圣的火焰比肩。霁云轩的黄布伞面,在火把节炽热的光焰映照下,宛如将太阳的恩泽随身携带,为执伞者注入来自天地的祝福与力量。它不仅是遮阳蔽雨的实用器物,更是一件行走的信仰图腾,无声地诉说着对自然伟力与祖先智慧的敬畏。伞面撑开,便是八道金色光芒向四方延展,与熊熊火把一同,照亮节日的每一处角落,也辉映着彝族文化中那份对光明永恒的追求。
非遗联袂,薪火相传
当霁云轩工坊的匠心竹伞,跨越山水,与凉山火把节相遇,是不同地域非遗智慧的一次深情握手。梅争奥及其团队的作品,早已超越了日常用具的范畴,它们承载着工匠精神,更成为彝族神圣节庆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每一把黄伞的撑起,都是对古老技艺的致敬,也是对彝族千年信仰的具象表达。
火把燃起希望,黄伞承载信仰。霁云轩八骨黄布伞,以竹木风骨为基,以明黄信仰为魄,在火把节的辉煌之夜,为古老的非遗注入当代活力。执此一伞,便是握住了一份流转千年的匠心与虔诚——当伞骨在火光中清脆展开的刹那,仿佛天地间响起一声祝福的轻吟,为这流动的盛宴,添上永不熄灭的文明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