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1日河海大学商学院“遇见江洲”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深入江苏省扬中市开展调研学习活动,共7名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21日,该团队先后走访拥有“拥军模范村”称号的万福村与承载科技传承使命的同德中学院士风采馆,深度感知基层治理典范与科教兴国实践。
晨光中,实践团步入万福村。随处可见的国防教育标语、精心维护的“功臣荣誉墙”,营造出浓厚的拥军氛围。在讲解员引导下,团队步入精心打造的“拥军园”。甫一入园,展现万福村整体布局与人文风貌的文化长廊便映入眼帘。长廊展板不仅描绘了村庄发展脉络,更着重介绍了从该村走出的军人模范、两院院士施彩虹的家风家训,以及村“两委”班子坚持在重要节假日走访慰问军人家庭、解决实际困难的具体事例。团队成员观察到,园内廊亭醒目处悬挂着“心系国防、妇女微家”牌匾,柱梁间镌刻着弘扬爱国拥军的诗句,无声传递着崇军尚武的社区氛围。
图1 万福村拥军园
移步至园区的核心区域——军人荣誉墙,讲解员详细介绍了墙上展示的立功受奖军人名录及其事迹。荣誉墙周边,一条精心铺设的“全民国防教育知识”步道延伸开来,图文并茂地普及国防常识。讲解员透露,为进一步增强国防教育的直观性,村里后续还规划在园内设置飞机、坦克等国防装备模型供参观学习。
图2 实践团成员聆听讲解员讲述两院院士事迹
随后,实践团进入万福村党群服务中心室内。荣誉室内墙上整齐悬挂着镇江市、扬中市等各级单位授予万福村的数十块荣誉牌匾,“卫国拥军模范村”、”心系国防模范村“、”拥军示范窗口“等荣誉无声诉说着该村在拥军优属领域持续的努力与获得的广泛认可。紧邻荣誉墙,一个透明的玻璃展柜陈列着精心整理的退役军人档案资料。泛黄的档案袋、整齐的服役证明、清晰的编号信息,系统记录了该村不同年代退役军人的服役经历与贡献。讲解员介绍,这些档案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村两委精准服务退役军人、落实优抚政策的重要依据。
图3 讲解员讲述万福村室内荣誉墙
午后,实践团转赴扬中市科技教育标杆同德中学。院士风采馆以“星光长廊”形式,系统展陈了三十余位扬中籍两院院士的科研成就与成长故事。与静态展陈相呼应,展馆西侧开辟了沉浸式科普互动区。“声光电磁”基础物理实验台、机械传动装置、人体导电测试仪等十余套设备面向学生开放操作。环绕互动区的整面墙体,画卷以编年史形式勾勒中国近现代重大科技突破:从“钱塘江大桥通车”的历史场景,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青蒿素提取”的生物医药成就,直至“神舟问天”“蛟龙探海”的当代壮举。每个节点标注关键年份与技术突破,构成一部直观的科技强国奋斗史。
图4 实践团成员参观同德中学院士风采馆内科技长廊
万福村让国防教育融入田间地头的实际关怀,同德中学使科技报国理念落地于齿轮转动的触觉体验。这种通过具象载体激活理念认同、依托系统记录延续精神传承的模式,为新时代群众工作与人才培养提供了方法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