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举办产业融链固链对接交流暨山东大学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速记
2025年7月25日,盛夏的“曾子故里”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的宗圣宾舍热潮涌动。“济宁市先进碳材料产业融链固链对接交流暨山东大学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在此隆重举行。来自山东大学、济宁市政府、山东省先进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的领导和专家,以及60余家碳材料产业链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为济宁市先进碳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校企直通,构建产业发展的技术后盾
本次活动由嘉祥县委、县政府主办,县科技局承办,旨在落实济宁市委、市政府工业经济“头号工程”战略,深化“链长制”工作机制,推动先进碳材料产业从实验室研发到生产线应用的快速转化。济宁市委常委、副市长张东在致辞中形象比喻:“此次活动既是科技成果的‘直通车’,更是产业跃迁的‘起跑枪’。”他强调,济宁作为传统资源型城市正加速转型,将先进碳材料列为36条重点产业链之一,构建了门类齐全、技术领先的产业生态。全市集聚碳材料规模以上企业35家,今年1—5月产业营业收入达54.86亿元,同比增长15.73%,针状焦、石墨烯等产能稳居全国前列。嘉祥县作为核心承载区,已形成涵盖针状焦、碳纤维、锂电池负极材料等多领域的完整链条,有效融入全市发展大局。
活动在嘉祥县委副书记、县长江峰的致辞中拉开序幕。江峰回顾了嘉祥县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打造先进制造业体系的成果:锚定“碳材料产业高地”定位,培育出碳基础材料、高端碳应用材料等四大细分领域,集群效应日益凸显。益大新材、恒圣石墨等领军企业茁壮成长,油系针状焦产能亚洲第一、核石墨球产品直供核电站,为国家能源安全贡献“嘉祥力量”。他特别提到与山东大学的深度合作:“2023年共建山东省先进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嘉祥分院,三年间构建了‘平台支撑+技术攻关+人才驱动’的全方位格局,书写了校地融合的精彩篇章。”
山东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科技开发与应用中心主任房磊代表校方发言,彰显百年名校的科技担当。他指出,在全球新材料产业格局重塑的背景下,先进碳材料是支撑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战略产业的核心基础。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是国家的重点学科,山大与济宁市共建的山东省先进碳材料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碳材料院)聚焦六大方向,包括高性能碳纤维、石墨烯、特种石墨、针状焦等,打造“基础研究-中试孵化-产业转化”闭环生态。“我们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企业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实现产品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房磊表示。
直通车启程:技术成果发布与企业对接
活动的核心环节是山东大学科技成果直通车,技术发布与产业对接双轨并行。常务副院长马金平率先推介碳材料院的整体情况及“成果转化平台”“测试分析平台”。他说,作为新型研发平台碳材料院由国内知名的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朱波教授的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科研团队领衔担纲,依托济宁市碳材料产业资源及山东大学人才科技优势,锚定“1+1+N+(N+)”的战略布局和“补链、强链、延链、造链”的“四链推进”攻坚模式,坚持“人才为王、科技为王、项目为王、效益为王”的目标定位,发挥其在国际先进碳材料生态集群中的枢纽作用,加快济宁市先进碳材料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全市碳材料产业发展和制造强市建设。
随后,山东大学专家团队发布前沿技术成果:
——山东大学新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院新博士后王忠作了“大尺寸高质量氮化镓单晶衬底制备关键技术”的讲解,该技术可大幅提升半导体器件性能;
——山东大学教授侯士峰解析了“功能石墨烯行业诉求与工业化生产进展”,破解规模化应用瓶颈;
——山东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赵圣尧介绍了“数字化改造技术与管理平台应用”,赋能企业智能制造升级。
企业推介环节,全市8家代表企业轮番登台发言,介绍公司情况并展示核心产品。山东益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重点推介油系针状焦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济宁辰星碳素有限公司展示特种石墨的耐高温特性;聚仕恒成新材料(山东)有限公司突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嘉祥县14家企业和全市其他县区企业,如山东晨阳新型碳材料、山东金利特新材料等,均参与现场交流,涵盖针状焦、石墨制品、碳纳米管等全链产品。
对接交流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在面对面洽谈中,企业代表与山东大学专家就技术需求展开精准匹配。恒圣石墨科技负责人向侯士峰教授咨询石墨烯量产工艺优化;嘉祥洪润电碳与赵圣尧副院长探讨数字化平台落地细节。活动期间,济宁市人社局同步发布人才政策,强化“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
鸣响起跑枪:书写产业跃迁新篇章
本次成果活动的举办是一次‘科技成果直通车’的精准对接,更是一场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张东副市长展望未来,济宁市将以最大诚意、最优服务保障产学研协同,加快打造全球竞争力的先进碳材料产业高地。房磊主任承诺,山东大学将深化“政产学研用金”协同机制,推动更多标志性成果在济宁市转化。
活动的开展得到与会企业的热烈反响。益大新材代表表示:“一直以来在朱波教授团队的带领和强力支持下,以科研技术为抓手,我们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国内针状焦领域的头部企业。如今,通过直通车这样的活动,真正地打通了技术转化‘最后一公里’;借助活动的东风,我们下一步将加速产品的迭代。”数据显示,嘉祥县碳材料产业依托14个研发平台,已推动20余项重大科研专项产业化,2025年上半年集群产值同比增长18%。
这场融合科技与产业的交流会,不仅铺就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黄金通途,更鸣响了济宁先进碳材料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跃迁的起跑枪。(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