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望城烟草:靖港古镇焕新颜 解锁文旅终端新玩法

长沙望城烟草:靖港古镇焕新颜 解锁文旅终端新玩法

来源:周口网 2025-07-28 16:2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盛夏的靖港古镇,青石板路蜿蜒,麻石牌坊静立。在古镇核心区,一家名为“派对城·靖徕”的636旅游特色终端引人驻足——“靖”取靖港之名,“徕”含招徕之意。在这家636旅游特色终端,一场品牌文化与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正生动上演。

636旅游特色终端派对城·靖徕

巧思伴手礼,品牌文旅“活”起来

步入“靖徕”,多巴胺满满的欢迎语与舒缓音乐率先营造轻松氛围,最亮眼的巧思,莫过于那份精心设计的伴手礼。

“占据这样的黄金位置,若只开间平平无奇的小店,岂不浪费?要做就做不一样的‘新’店!”店主宁老板谈起当初的开店想法,语气变得激昂。

“一个人的创意总归是有限,于是我向客户经理寻求帮助。没想到我的客户经理这么好,帮我出了不少主意,建议我将‘靖港文旅’融入店铺升级装修。在客户经理的细心指导下,我的小店逐渐向‘旅游终端’转型升级。”店主宁老板语气里满是对客户经理的感激。

靖徕伴手礼

为适应年轻群体消费习惯,“靖徕”设计了一款咖啡托盘,随饮品赠予顾客。托盘上,桂子油美式咖啡与靖港文旅特色手机支架巧妙组合,实现文化触达与社交传播的自然闭环。他们更深耕“回购”需求,开发了文旅礼盒,其秘诀在于“轻改造”——并未全盒重制,而是采用特色文旅贴纸进行包装焕新,以最小成本投入,既契合年轻人审美,又凸显靖港元素,价格亲民,成为炙手可热的时尚伴手礼。

望城烟草客户服务分部主任粟赟强调:“我们探索的就是文旅终端与品牌的双向奔赴,咖啡与文旅的邂逅,正是融合的第一步。”

非遗十二礼,文化传承“动”起来

大厅区域“靖港非遗十二礼”静静陈列,诉说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这份由当地政府与靖港店铺联合会倾力打造的靖港名片,远非12件商品简单堆砌,而是精心萃取了甜酒、湘绣、皮影戏、蜡染扎染等12项靖港代表性非遗精华,涵盖“吃、穿、玩”多元体验,是浓缩的靖港文化名片。

靖港人才地图与“靖港非遗十二礼”

店内专设非遗与青年人才展示区:左边,手绘靖港古镇人才地图清晰标注非遗传承人与青年创客坐标,方便游客按图索骥;中间柜台,则展示着“靖港非遗十二礼”及联合会开发的特色文创产品。为放大非遗活力,“靖徕”还积极整合资源,开发“古镇一日游”套餐,并开设非遗研学课程。一张张精心设计的非遗研学套票,引导游客在此深度体验非遗魅力,目标是让每位游客带走对靖港非遗的深刻印象,让“靖港非遗十二礼”成为收藏与馈赠的首选。

支部联驿站,志愿服务“暖”起来

“靖徕”不仅是商业空间,更是践行社会责任、传承雷锋精神的温暖阵地。依托门店二楼的党建交流区,在青年党员店主宁老板的带动下,这里成为靖港青年人才友好示范街区的红色引擎。望城区局通过“一支部一帮扶”创新机制,与“靖徕”党员驿站结对,驿站再辐射周边零售户,通过聚焦“党建+志愿服务”,打出服务客户“组合拳”。

在一次对“靖徕”的走访中,客户经理发现了周边零售户沙沙便利店的困境——店主是一对残疾夫妇,女儿待业,全家生计系于烟店。得知情况后,中共望城区烟草专卖局客服党支部迅速联合“靖徕”驿站发起倡议,望城烟草员工积极响应,鼓励他们树立生活信心,并为他们送去慰问金3000余元和生活物资。帮扶不止于捐款,客服党支部更提供持续的经营赋能,指导沙沙便利店夫妇利用靖港古镇客流优势,在原有烟草经营基础上,新增小花片、葱油粑粑、麻团、鲜玉米等地方特色小吃,拓宽收入来源。客户经理驻店指导手机订货、商品陈列,让残疾零售户享受“零距离”服务。

望城烟草对沙沙便利店开展帮扶

“感谢望城区局的关心,让我们更有信心经营好小店!”沙沙便利店店主由衷感叹。这仅是一个缩影,望城烟草以党支部“一支部一帮扶”结对帮扶的形式,坚持从困难零售户需求出发,制定具体帮扶计划,资助困难零售客户4户,帮助10户零售户改造店面,着力提升困难零售客户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

从伴手礼的巧思到非遗的活化传承,再到志愿服务的温情传递,“派对城·靖徕”生动诠释了终端服务与文旅融合的流通品牌价值。

望城区烟草专卖局党组书记、局长、经理唐文表示:“雷锋家乡学雷锋,是望烟人的光荣传统。我们将继续以雷锋精神为指引,深化终端建设,为地方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烟草力量。”这座古镇新地标,正持续释放其独特的融合魅力。(钟静瑶  岳聚彬)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