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学子推普行 | 语言架起连心桥,文化共筑团结情

河大学子推普行 | 语言架起连心桥,文化共筑团结情

来源:周口网 2025-07-28 12:3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关键一环。2025年7月9日至15日,河南大学音乐学院"艺韵推普团"奔赴青海省西宁市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以"调研+宣讲+赋能"三位一体模式,推动普通话普及与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融合发展,在青藏高原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民族团结进步之歌。

深调研:把脉语言现状 倾听基层心声

实践团队首站来到黑马河镇人民政府,与基层干部开展深入座谈。"我们镇牧民占70%,很多老人只会说藏语,这给政策宣传、医疗服务带来不小挑战。"当地干部的一席话,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推普工作的现实意义。

走进牧民扎西家的帐篷,团队成员用简单的藏语问候拉近距离。通过问卷调查和互动访谈,他们发现:青少年普遍能使用普通话交流,但中老年人存在明显语言障碍。"希望有适合牧区的普通话教材",这是走访中听到最多的诉求。一本本详实的调研笔记,记录下高原群众最真实的语言需求。

在共和县城区,团队分组深入社区开展"敲门行动"。通过多份问卷和多户深度访谈,绘制出当地普通话使用情况的"立体画像"。"这些数据太珍贵了,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团队成员费雪儿如是说。

广宣讲:创新形式载体 激发学习热情

7月12日,在共和县共青团委支持下,团队举办"让乡村振兴插上'语言的翅膀'"主题宣讲活动。团队成员用"一个牧区孩子因普通话改变命运"的真实故事开场,瞬间吸引了全场目光。"学好普通话,就业路更宽""语言通,信息通,致富路路通",这些接地气的宣讲内容引发阵阵掌声。

活动现场,团队精心编排的文艺节目将气氛推向高潮。当《国家》的旋律响起,各族青年自发手挽手合唱,歌声在会场久久回荡。活动尾声,团队还向当地团委捐赠百余本经典读物,这些书籍将为当地青年打开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促融合:赋能非遗传承 助力产业振兴

在东赞藏文化艺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唐卡画师道出困境:"我们的作品很美,但很多客户因为语言障碍了解不深。"基于此,团队提出"普通话培训+电商直播"等解决方案,帮助非遗传承人突破语言壁垒,拓宽市场渠道,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的融合发展。

"红色叫'玛尔',金色叫'赛尔'..."队员们将唐卡常用色彩词汇制成双语对照表,帮助画师提升解说能力。唐卡画师表示:"这种'文化+语言'的培训模式,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的新可能。"

结硕果:语言铺就坦途 同心共向未来

实践尾声,西宁街头的随机采访让队员们收获满满感动。藏族阿妈拿出手机展示:"现在孙子能用普通话给我读故事了。"快递小哥说:"会说普通话后,我的业务范围扩大了三倍。"

"这次实践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团队指导老师周一飞表示。未来,"艺韵推普团"将继续深化"语言+文化+产业"服务模式,让普通话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金钥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青春动能。

从河湟谷地到青海湖畔,推普的种子已在高原生根发芽。当各族群众用同一种语言讲述中国梦的故事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将更加牢不可破。(河南大学 费雪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