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践初心青春赋能乡村兴--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薪火传耕”实践团续写“漏头经验”新篇章

薪火相传践初心青春赋能乡村兴--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薪火传耕”实践团续写“漏头经验”新篇章

来源:周口网 2025-07-28 11: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8日至22日,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薪火传耕”乡村振兴研究生实践团在谢联辉院士带领下,深入莆田市涵江区梧塘镇,以科技助农、文旅融合、教育科普等多元实践,传承“漏头经验”,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重溯初心:“漏头经验”的传承与接力

7月18日,谢联辉院士携团队重返漏头村,与“漏头经验”亲历者共忆60年前“半农半读”的岁月。当年,他发现小麦秆锈病菌源南方越冬基地,通过耕作改制解决困扰全国的病害难题,向青年学子解读“漏头经验”中科学为民的核心要义:“科技创新唯有扎根大地,才能解决农民的实际难题!”

图为谢联辉院士带领服务团重访考察漏头村。商洛华供图

当天,谢联辉院士为师生及当地民众讲授了一堂鲜活的思政课。谢联辉院士强调:“新时代传承‘漏头经验’,就是要推动耕读教育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助力科技创新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现场,植物保护学院党委与梧塘镇党委签署党建结对共建协议,围绕“党建+科技”融合、技术帮扶等四方面合作,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图为谢院士在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何媛婷供图

科技助农:精准服务破解产业难题

7月19日至20日,团队深入双福村、漏头村百年荔枝园及林美村枇杷产业园,开展病虫害调查。实践团发挥植保专业优势,为农户送来“及时雨”。关雄、肖顺教授针对荔枝、龙眼等特色水果,讲解病虫害识别与绿色防控技术,发放《病虫害防治历》和“博士医生服务卡”,手把手指导科学用药,获农户点赞。团队师生用土壤PH检测仪分析土壤与果实品质关联,记录病虫害情况,采集样本并初步鉴定。针对发现的土壤酸化、农药施用不当等问题,现场提出解决方案,助力产业提质。

图为服务团师生进行病虫害调查。薛煜凡供图

文旅数字:为乡村发展添新翼

实践团一行还调研了漏头村文旅资源,结合荔枝种植、八卦村布局及荷花景观,设计系列文创产品,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价值。走进涵江区电商产业园,团队探究“互联网+农业”模式,了解“农户+合作社+电商”机制,坚定助力“农产品上行”的决心。在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成员考察“智慧气象+数字果园”系统,与技术人员探讨优化方向,感受科技对农业的变革作用。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省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负责人探讨园区互联网应用信息。薛煜凡供图

科普惠民:播撒科学与文化种子

7月22日,实践团走进卓悦学校,开展“奇妙的昆虫世界”科普活动。实践团队长、博士生刘志祥用互动PPT讲解昆虫知识,设问答游戏,随后的昆虫3D拼图比赛和非遗糖画环节,让孩子们在乐趣中感受科学与文化魅力。

图为博士生刘志祥开展昆虫科普课堂。薛煜凡供图

当日下午,团队向漏头村“两委”汇报成果,重点推出融合荔枝、龙眼及古厝特色的文旅IP“荔龙宝”,其系列文创获村支书肯定,为村庄发展添新活力。

从重温“漏头经验”到深耕田间地头,从文旅数字探索到科普惠民行动,“薪火传耕”实践团以青春之力续写着“漏头经验”的新时代篇章。这簇传承六十年的薪火,必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燃越旺。

图为服务团合照。何媛婷供图

文:谢晓铃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