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古树名木,留住 “绿色乡愁”:南昌大学学子深入林间,开启与古树的对话

寻访古树名木,留住 “绿色乡愁”:南昌大学学子深入林间,开启与古树的对话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25 16: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25年7月10日,南昌大学存木续脉公益实践团奔赴南昌市新建区溪霞镇忘忧村开展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调查的实践活动。队员们秉持“绿水金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用专业素养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

“把脉问诊”,实地走访感受古树魅力

在忘忧村,实践队员们仔细观察古树的生长状况,聆听村民讲述古树背后的故事。百年古樟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的见证。队员们认真观察、记录每一棵古树的特征,感受它们与村庄的深厚情感。“对于现存古木情况的要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系统全面地记录。”实践团成员李秋慧说道。

文化寻根,故事传承留住绿色乡愁

“村里的建筑依循‘保、建、修、留、传’的理念精心打造,在开发的同时最大限度保护古树健康生长。”一位村民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述村落发展的前世今生。实践团充分发挥跨专业学科修养,制作叶脉书签、古树贴纸等文创,利用创新方式将绿色记忆传递给更多人,使古树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守护独家“绿色乡愁”。

条例宣讲,案例分享传递护树初心

实践团团长潘宁卉在忘忧村古樟树下讲解《古树名木保护条例》,介绍古树保护范围、禁止行为等条款等,并带领大家一起朗读条例中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古树名木的义务”的条款,促使大家从心底生发出保护古树的自觉,用实际行动铭记古树名木承载的岁月记忆与乡土情怀。

枝叶关情,绿水青山淬炼责任担当。本次忘忧村科普实践之旅以理论知识为指导,实践服务为载体,探寻乡村开发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双赢方式。存木续脉公益实践团以专业为笔、青春为墨,书写着生态保护与 文化传承的崭新答卷。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