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小黄花”,科技擦亮“致富花”——北京化工大学生命晋基实践团助力云州黄花产业振兴

青春赋能“小黄花”,科技擦亮“致富花”——北京化工大学生命晋基实践团助力云州黄花产业振兴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25 13: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七月骄阳似火,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生命晋基”实践团将青春热忱播撒在山西大同云州区的金色田野间。2025年7月,实践团成员紧扣“黄花”这一富民产业核心,以全链条调研为经线——从田间生产到精深加工,再到市场开拓;以“文旅+非遗”融合为纬线,注入生物技术的创新活力,为这朵“致富花”的持续绽放探寻青春智慧与科技动能。

扎根田野,聆听泥土的声音

实践伊始,生命晋基实践团与大同市农业农村局、云州区团委展开座谈,就黄花产业发展的政策脉搏与现实挑战开展深度交流。随后,实践团奔赴唐家堡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汗水滴落处是深植于心的乡土情怀,并以实际行动支持产业升级——向当地捐赠先进的啤酒发酵技术与设备,为黄花精深加工开辟崭新路径。在坊城新村,搬迁村民代表白高山深情讲述“挪穷窝、奔富路”的故事让学子们深切感受到黄花产业托举起的稳稳幸福。

洞察链条,探寻产业的脉络

为洞悉黄花产业化的蓬勃脉动,实践团深入产业腹地。在大同黄花坊城产业园、三利集团、宜发同诚等龙头企业,师生们近距离观察黄花从标准化种植、现代化加工到多元化产品的蜕变过程。从自动化分拣车间到高标准深加工线,黄花如何由“草”变“宝”、由初级农产品跃升为高附加值商品的路径清晰展现,让书本知识与产业实践紧密相连。

融合创新,深挖文化的力量

在首届“黄花之美,火山之城”主题美术展上,黄花以艺术的形式绽放,画布上的绚丽色彩揭示了产业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美学价值。深入非遗传承基地,传统黄花制作技艺的智慧光芒令实践团成员惊叹,为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创新转化提供了灵感。走进黄花文化馆,从《诗经》中的“谖草”到今日的富民产业,一株黄花承载的千年文化记忆与时代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位实践团成员心中。

科技赋能,注入蓬勃的活力

依托学科优势,生物技术成为实践团助力黄花产业的核心抓手。在忘忧农场捐赠的糖度计和黄花香薰制备技术,在前来研学的孩子们心中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唐家堡捐赠的啤酒发酵设备,正是将科研构想转化为助农实招的生动注脚。实践结束,实践团成员将黄花带回学校,利用生物酶解等前沿科技提升黄花提取物价值,力求在健康食品、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领域实现突破。当实验室的精密仪器与乡村车间的轰鸣声共鸣,科技兴农的蓝图便有了最坚实的落点。

七月的云州黄花,因青春力量的浇灌而更显生机勃勃。北京化工大学生命学院“生命晋基”实践团以脚步丈量田野,用科技叩问未来,生动诠释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誓言。朵朵黄花映照的,不仅是产业振兴的金色希望,更是青年学子投身时代洪流,以智慧与汗水为乡村共富画卷增彩的担当。(王壮、马梓轩、李小蒙、杨曼珊、杨柳溪)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