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厦门城市职业学院“花”样传承实践队于2025年6月26日至28日赴福建泉州,开展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蟳埔簪花文化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聚焦非遗技艺与幼儿教育的创新融合,探索文化传承新路径。
活动伊始,实践队即通过线上问卷与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公众的簪花文化认知度展开调研。结果显示,虽然簪花文化因网络传播在部分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仍需更广泛的普及。
6月26日,实践队走进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队员们通过详实的史料、精美的展品及多媒体展示,系统学习了簪花文化始于宋元时期的历史脉络。作为“东方第一大港”泉州多元文化交融的产物,簪花从蟳埔女的独特头饰,逐渐演变为闽南文化的重要符号,其千年传承的魅力深深吸引了队员们。
次日,实践队深入簪花文化发源地——浔埔村。队员们拜访了村中的簪花技艺传承人,在阿婆们的悉心指导下,亲身体验了制作“簪花围”的全过程:从盘发髻、佩戴讲究的花串,到点缀边花与发饰。队员们深刻感受到簪花技艺的精妙复杂,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浔埔女坚韧勤劳的精神内涵。
在前期调研与学习的基础上,6月28日,实践队走进金麦田大地幼儿园。队员们通过生动故事讲述簪花文化与浔埔女精神,并引导孩子们设计、绘制属于自己的簪花头饰图案。孩子们化身“小簪花使者”,在动手实践中感受非遗魅力。金麦田大地幼儿园陈园长对活动表示高度认可,强调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
实践队并未止步于此。队员们计划利用暑期,结合专业所学与传统艺人的交流成果,创作易于幼儿理解的簪花文化绘本。新学期返校后,他们将携带绘本走进厦门周边社区,继续开展面向幼儿的非遗文化普及活动,让“花”开遍地。
此次实践活动是青年学子助力国家级非遗蟳埔簪花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有益探索。未来,期待更多力量加入,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让这朵“行走的花园”在新时代绽放恒久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