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青年社工们以自己的方式默默耕耘,为乡村发展贡献着力量。2025年7月4日,岭南师范学院青村时光突击队走进太平镇社会工作服务站总部以及调浪村社会工作服务站点,与3位扎根乡土的社工代表展开深度对话,探寻基层服务的密码,为我们揭开了青年社工工作的神秘面纱。
走进社工站点
太平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和调浪村服务站点,是基层社会工作的前沿阵地,这里承载着众多村民的需求和期望。队员们带着对基层服务的好奇和关注,来到了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他们渴望了解社工们是如何在这片乡土上深耕细作,为村民们排忧解难的。在这里,他们即将与3位扎根乡土的社工代表陈站长、洪社工和周社工展开深度对话。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交流,更是一次思想的碰撞和经验的分享。队员们希望通过这次对话,能够为基层服务人才可持续发展提供鲜活案例与理论启示。他们深知,青年社工的工作充满了挑战和困难,但同时也蕴含着无限的价值和意义。
在太平镇社会工作服务站,队员们首先访谈了洪社工与周社工两位青年社工,围绕“青年社会工作者的自我领导力”展开了深入探讨。
洪社工的优势
洪社工凭借对本土语言文化的深刻理解,在基层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深知,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而文化则是连接人心的纽带。在与村民交流时,他能够用村民熟悉的方言和他们亲切交谈,让村民们感受到一种温暖和亲近。这种文化优势不仅体现在日常交流中,更在处理实际问题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调解邻里土地纠纷时,他能够站在村民的角度,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担忧,同时结合政策法规,为双方找到一个公平合理的解决方案。他通过走访周边村民,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联合村干部,从乡情与政策双维度切入,最终促成双方和解。
面对工作中的情绪压力,洪社工有着自己的应对之道。他采用情绪分离法,将工作和情绪分开。他说,工作归工作,情绪归情绪。村民的感谢和家人的支持是他坚持的动力。在基层工作中,社工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情绪压力也会随之而来。但洪社工能够保持专业状态,不被情绪所左右。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青年社工的责任和担当。他知道,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是为了给村民们带来希望和改变。
周社工的创新
周社工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科班出身的社工,将专业理论融入基层实践,展现出了非凡的创新能力。他统筹站点运营管理,深知一个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对于服务站的重要性。他通过合理规划资源、优化工作流程,提高了服务站的工作效率。同时,他创新策划留守儿童暑期课堂等服务项目,为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在暑期课堂上,孩子们可以学习知识、培养兴趣爱好,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周社工的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满足了村民们的需求,也为基层社会工作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面对高压场景时,周社工有着自己独特的情绪调节方法。他提到,每月督导交流时,“吐槽调节法”能快速释放情绪,保持工作效率。他知道,在基层工作中,社工们常常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调节情绪,很容易影响工作质量。他强调,社工需要在共情与专业之间找到平衡。理解村民但不代入情绪,才能保持服务理性。周社工的实践告诉我们,一名优秀的青年社工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还要有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与陈站长对话
随后,队员们前往调浪村社会工作服务站点访谈陈站长,聚焦社会工作行政者的情绪劳动。陈站长在基层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深知,在基层工作中,政策解释和情绪管理是至关重要的。面对低保退出等政策引发的村民情绪波动,陈站长总结出一套情绪管理三步法,即耐心倾听诉求、逐条解释政策、联动上级增信。他知道,村民们对政策的不理解和不满往往源于信息的不对称,因此他会耐心地倾听村民的诉求,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然后,他会逐条解释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村民们明白政策的内容和意义。最后,他会联动上级部门,为村民们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增加村民们对政策的信任。
在日常工作中,陈站长也会面临各种压力。他通过参与组织培训等方式调节压力,并强调对新人开展情绪管理培训的重要性。他指出,换位思考的技巧能让社工更从容应对冲突。在基层工作中,社工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冲突和矛盾,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很容易影响工作的开展。陈站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行政者不仅要有良好的政策执行能力,还要有出色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他的实践揭示,社会工作行政者的情绪劳动不仅关乎个人心理调适,更直接影响政策落地效果与服务对象满意度。
基层社工坚守
此次访谈中,3位社工以不同角色展现了基层工作的共性挑战:语言文化壁垒、资源有限性、服务对象需求多元化。然而,他们通过乡土情怀、专业能力、情绪智慧的结合,找到了破解之道。洪社工用乡土纽带构筑信任桥梁,周社工将科班知识转化为服务创新,陈站长用情绪智慧应对政策难题。他们在基层工作中,虽然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他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青年社工的责任和担当。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给村民们带来幸福和希望。
访谈结束时,洪社工抚摸着社工站墙上的村民合影笑道,看到五保老人笑,听到孩子叫我哥,觉得一切都值了。周社工则展示着村民塞给他的自种水果,这份淳朴的认可,是坚持下去的理由。陈站长在新建的社工站前感慨,从无到有,看到站点发展起来,成就感远超压力。岭南师范学院青村时光突击队将以此次访谈为起点,进一步传播青年社工故事,呼吁社会关注农村社会工作,为乡村振兴凝聚更多青春力量。青年社工们的坚守和付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尊重和学习。他们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是村民们的贴心人。让我们一起为他们点赞,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供稿/图片:青青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