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砖围屋见真知|闽理学子长汀行: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青砖围屋见真知|闽理学子长汀行: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25 13:4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前言

闽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实践队秉承“红带古,绿兴今”的红色、古色、绿色,三色共行理念。“红带古”是对历史根脉的深情守望,“绿色发展”是对未来生命的郑重承诺。

在樊宁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实践队于2025年7月8日至11日赴长汀开展了为期4天的理论宣讲活动。活动秉持OBE教学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打破以往教师困于三尺讲台、学生囿于课桌的传统教学形式,实现从“讲台中心”到“空间重构”的转变。通过打破课堂壁垒,重构师生共研的教学新生态,于本次赴长汀社会实践中打造“知行课堂”品牌,形成教师带领学生共研思政课的新模式。

本次社会实践选取多个特色鲜明的实践基地开展宣讲:

1.长汀县博物馆(苏维埃旧址):这里曾是红色政权运转的核心场所,留存着大量革命时期的珍贵文物与历史文献,宣讲中可结合政权建设的历史实践,解读红色政权的为民初心。

2.八喜馆:作为展示客家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集中呈现了客家婚丧嫁娶、节庆礼仪等传统习俗,宣讲时将非遗文化与当代价值相结合,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3.木工传习所:承载着客家传统木工技艺的传承使命,通过手作实践与技艺讲解,让宣讲融入工匠精神,展现非遗技艺在乡村振兴中的活力。

4.福音医院旧址:见证了革命年代的医疗救亡史,蕴含着医者仁心与革命情怀的交融,宣讲中可挖掘红色医疗史背后的奉献精神。

5.瞿秋白纪念馆:记录着革命先烈瞿秋白的生平事迹与崇高气节,通过缅怀先烈事迹,引导青年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信仰。

“青春逐梦乡土路,实干担当绘宏图”,是本次社会实践的口号。这一口号的核心,是与长汀的“双向成就”:青年带着理想奔赴长汀的乡土,在红色基因中汲取精神养分,在实干实践中实现成长价值;而长汀则在青年的参与中,让红色文化焕发新生,让乡村振兴获得青年活力,让发展蓝图愈发清晰。这一口号既是对青年的号召——要扎根长汀、奉献长汀;更是对实践的期许——让青春的力量融入长汀的发展,用担当的行动为这片红色沃土续写新的篇章。

开篇

当思政课走出教室的围墙,当校徽映照千年的土楼,一场关于文明传承的“知行”奔赴正在闽西红土地上演。这个夏天,闽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子推开厚重的围龙屋木门,在苏维埃旧址前驻足,于八喜馆的灯笼光影中重逢——在长汀这片浸润着客家智慧、红色血脉与绿色新生的土地上,他们触摸到了理论的温度,读懂了文化的韧性更见证了青春与乡愁的双向滋养。这趟“行走的思政课”,不仅丈量着从书本到大地之间的距离,更在古老砖石与年轻心跳的同频共振中,写下关于信仰、传承与振兴的生动答卷。

一、古厝门前的文化守护者

在客家文化调研环节,我们通过问卷走访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一位长者不仅细致填写问卷,更热情地为我们系统讲解了客家建筑、饮食、山歌等文化瑰宝。谈及未来发展时,他特别强调:"希望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的围龙屋能修旧如旧,客家方言课程能走进校园。"

二、校友情深篇:灯笼照见的传承

八喜馆的偶遇令人动容——2017级社体1班毕业生汤国建同学,如今以暑期兼职导游的身份重逢。他主动为实践队学弟学妹讲解风土人情,更分享职场经验。"毕业后才更懂母校'正大气象,厚德载物'的深意",他擦拭着闽理校徽徽章说。这份跨越届别的传承,正是毕业游子对母校最生动的感恩:像客家土楼里的灯笼,照亮后来者的路,温暖依旧。当文化守护者与校友传承者相遇,我们看见:无论是扎根乡土的文化坚守,还是毕业学子的反哺之情,都是对"家"最深刻的诠释——在时光里沉淀,在传递中永恒。

三、知行课堂:红土地上的思政课

本次“知行课堂”突破常规,在长汀县共青团的鼎力支持下,将课堂搬到了鲜活的历史现场。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在长汀县博物馆(苏维埃旧址)前展开“移动党课”,在毛泽东故居的老枣树下聆听革命故事,瞿秋白纪念馆里凝重的氛围让烈士的《多余的话》字字千钧,福音医院旧址斑驳的药柜诉说着烽火岁月的救死扶伤。在木工传习所,当讲解人员全神贯注的演示着榫卯结构,学生激动的说“这不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中‘矛盾的对立统一’最生动、最立体的诠释吗?”——抽象的理论,在匠人的巧手与古建筑的智慧中瞬间鲜活。这跨越八处实践基地的情境教学,让书本知识在红色遗存与客家智慧的交融中落地生根,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四、振兴启示录:红绿交织的辩证法

通过对长汀的调研可以得出:长汀的振兴本质上是红色基因、客家智慧与绿色理念的融合创新:以“水滴穿石”精神重塑生态本色,以“文化客厅”激活乡土认同,以“红色IP+”撬动产业增值。未来需要进一步打通“生态资源-资产-资本”转化通道,通过碳汇交易、数字文旅、跨域品牌输出,将“长汀经验”升级为全国革命老区振兴的范式标杆,书写“红绿共富”的新时代答卷。

五、结语:当历史遇见青春

当围龙屋的袅袅晨雾,映照着学子胸前校徽的金属光泽;

当老匠人布满老茧的手,与青年学子求知的手在榫卯间交叠...

我们真切地懂得:

所有对历史的温柔凝视与躬身守护,

都是对未来的最深情告白与坚定承诺。

在这片由凤凰木的炽热与杜鹃花的坚韧所编织的红土地上,

文明的密码,永远镌刻在“知行合一”的坚实足印里。

这份来自长汀的答卷,关于传承,关于感恩,关于担当,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