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暑期“看护难”问题,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衿志愿服务队于2025年7月4日奔赴神农架林区阳日镇,开展为期21天的爱心托管班活动。这支由12名学前教育、人工智能、健康服务与管理等专业优秀学生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师范院校专业优势,为当地90余名留守儿童打造了一个充满知识与欢乐的暑期课堂。
活动筹备期间,服务队与阳日镇政府、当地小学多次沟通,针对留守儿童实际需求开展调研。“我们发现这些孩子不仅需要课业辅导,更渴望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服务队队长徐学渊介绍。为此,团队邀请学校专业教师指导,历时两个月精心设计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的特色课程体系,涵盖红色教育、语言文化、艺术美育等六大模块。
服务队打破传统说教模式,创新开展“六个一”红色教育活动:学唱一首红歌、诵读一首诗词、讲述一个故事、观看一部影片、参观一次展览、完成一件作品。在《少年中国说》诗词课上,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沉浸式走进时代;在英雄故事会上,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感受革命精神。“我最喜欢扮演小英雄雨来,他教会我要勇敢。”8岁的留守儿童小军说。
图为志愿者讲解红色故事 青衿志愿服务队供图
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普通话普及率不足问题,团队组织了“语言+”系列课程教学活动。除了常规的普通话训练,还创新设计了“方言小剧场”“童谣创编”等特色活动。令人惊喜的是,经过三周训练,孩子们普通话测试平均成绩提升30%,有5名原本害羞的孩子主动报名参加了结业汇演的主持工作。
图为志愿者讲授普通话儿歌 青衿志愿服务队供图
书法课上,志愿者们从握笔姿势教起,带领孩子们书写“乡村振兴”;剪纸课堂上,一幅幅展现神农架风光的作品栩栩如生。最受欢迎的是“二十四节气”课程,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观察物候变化,记录自然笔记,将传统文化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
图为志愿者带着孩子们剪纸 青衿志愿服务队供图
在艺术教育方面,服务队不仅教授舞蹈、绘画等常规课程,还特别设计了环保艺术创作。孩子们用废旧纸箱制作模型,用自然材料拼贴画作,在美育中培养环保意识。励志舞蹈《少年有志》的排练过程,更是见证了孩子们从怯场到自信的蜕变。
图为孩子们认真排练舞蹈 青衿志愿服务队供图
结业汇演当天,孩子们自信地展示了三周的学习成果:铿锵有力的红色诗词朗诵、生动活泼的普通话情景剧、优美动人的舞蹈表演......台下掌声不断。“这些大学生老师真有办法,孩子们变化太大了!”家长李女士连连称赞。
此次支教活动累计授课120课时,开展特色活动10余场,创作各类作品100余件。志愿者们用专业与爱心,为山区孩子打开了一扇看世界的窗口,也为乡村教育振兴探索了可行路径。“我们会继续完善支教模式,让更多孩子受益。”服务队指导老师表示。随着新学期开始,这些大学生志愿者又将奔赴新的支教点,继续用青春书写教育帮扶的动人故事。(通讯员:徐学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