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至22日,湖南师范大学“资畔云志”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在邵阳市塘田市镇,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开展了为期15天的支教与调研活动。实践团通过面向当地学生的文化课程和针对本土文化资源的专项调研,深度参与了诗词、非遗技艺和红色精神的传承实践。
诗词课堂:感悟千年文韵
实践团通过开设“我和李清照有个约会”课程,带领学生们了解了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生平故事和其经典词作,进而引领学生们探究中华诗词韵律之美和创作的一般规律。“汉字起源与演变”课则系统展示了汉字从象形符号到现代文字的演变历程。此外,在实践团举办的“飞花令”活动中,学生们围绕“月”、“花”等主题字,分组竞技,踊跃背诵古诗词。这些课程和活动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古典文学的距离,还增进了他们对中华语言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非遗体验:守护蓝白匠心
实践团特别关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蓝印花布。在为学生们开设的“蓝印花布科普”课上,实践团成员介绍了这项湘西南传统印染技艺的工艺与纹样。同时,实践团前往湖南蓝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对蓝印花布的历史、现状及保护挑战进行专项调研,记录工艺细节,收集口述历史。此外,“剪纸课”、“书法课”和“拓印课”让学生们亲手体验了多种传统技艺。这些实践让学生们直观感受到非遗的魅力,认识到其作为文化瑰宝的价值。
红色教育:旧址淬炼信仰
依托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被誉为“南方抗大”)这一红色基地,实践团开展了红色研学活动。成员们在旧址进行了红色知识宣讲,通过讲述革命故事与革命精神,深化了学生们对以吕振羽为代表的革命先辈在民族危亡之际展现的忠诚勤敏、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坚持真理的革命精神的理解。实践团同步对该旧址开展了系统调研,通过查阅史料、访谈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研究者,深入挖掘其历史价值与时代精神,为红色资源活化利用积累基础。沉浸式的课程与实地调研,使学生和成员都更深刻地体悟了这段历史及其精神内涵,厚植了爱国情怀。
7月22日“三下乡”实践活动结束。这15天里,“资畔云志”实践团以扎实的行动,在塘田留下了守护中华文脉的青春印记。他们通过诗词课堂、非遗体验、旧址红色教育,将文化之美、匠人之心、奋斗之志传递给乡村学子。对蓝印花布技艺和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的深入调研,更使他们成为本土文化资源的记录者和研究者,为后续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次实践,不仅为塘田市镇的孩子们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也是青年学子深入乡土、理解文化根脉的生动一课。它彰显了青春力量在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生命力中的切实作用。守护与传承中华文脉的接力,将在青年一代的持续行动中向前奔涌。
(通讯员 彭铃湘 伊泓豫 杨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