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有兵的增收“外挂”

周有兵的增收“外挂”

来源:周口网 2025-07-24 10:0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的清晨,宜章县长启村烟农周有兵踏着露水走进烟田。他蹲下身,指尖轻捻一片厚实的烟叶,叶面微皱的触感让他嘴角泛起笑意——这正是烟草站技术员反复强调的上部叶成熟标志。

不远处,一架无人机低空掠过烟田,旋翼的气流在绿海中荡开层层涟漪。两个月前,正是这些“空中卫士”及时控制了蔓延的野火病,保住了这片希望之田。

“老周,气象台更新预警了!未来三天都是晴天,抓紧采!”村支书李文飞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周有兵点亮屏幕,“天帮忙”APP的推送信息格外醒目。

田间地头的科技革命

在宜章县黄沙镇的连片烟田里,周有兵的操作让传统农事焕发新生机。他轻点手机屏幕,三公里外的性诱捕器立即传回虫情监测图像。这套 “天眼地网”立体防控体系上遍布全县36个智能监测点,成为绿色种植的守护神。

“以前打药全凭经验,现在有了这些‘电子眼’,虫子没冒头就被盯上了。”周有兵对前来指导的烟技员王一安感慨道。这位随身携带“烟叶诊疗包”的技术专家,今年已为烟农解决上百个技术难题。

针对湘南多雨气候,技术团队创新开发“三段式”精准管护法:移栽期深沟高垄防积水,旺长期水肥滴灌提效率,成熟期揭膜上厢增品质。这套方法让周有兵家的烟田亩均用工减少5个,肥料成本下降20%。

在赤石烟草站,副站长伍伯俊通过监控大屏实时查看烟叶长势。“绿色防控使烟叶生长更及时,成熟更均衡,今年你家烟叶均价能涨不少。”他对前来咨询的周有兵说。数据显示,通过推广蚜茧蜂防治技术,全县化学农药使用量减少40%,每亩节约成本60元。

金叶夜校的智慧传承

傍晚时分,长启村振兴楼的教室里灯火通明。二十多名烟农围着王一安,学习上部叶采收标准。“叶面起皱、主脉发白、叶基褪绿——这三个信号齐了才能采。” 王一安举起教学烟叶,灯光下的叶片泛着成熟的金黄。

周有兵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要点。去年他因过早采摘上部叶,损失了三千多元。如今当地推行的4-6片一次性采收法,让他的烟叶质量明显提升。

课后,周有兵拉着技术员来到自家烤房群。十栋新建的新能源烤房在夜色中排列整齐,这是2023年当地帮扶建设的项目。“过去烧煤烘烤,黑烟呛人,成本还高。”周有兵轻抚生物质燃料设备,“现在用上清洁能源,温度均匀,烤出的烟叶色泽更亮。”

在当地,“生态大米”正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这种通过烟稻轮作生产的生态大米,因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而口感出众,在宜章市场供不应求。周有兵盘算着,等交完烟叶,自家田里的生态稻也该抽穗了。

烘烤工坊的绿色蜕变

清晨的烤房群蒸汽氤氲,周有兵和专业化服务队员们正将昨夜采收的烟叶分类编杆。“用这个!”技术员递来新型梳式烟夹。只见他轻轻一夹便固定好烟叶,效率比传统竹竿绑烟提高两倍。

“以前绑烟叶费时费力还伤叶,现在请工开销省了一半。”周有兵笑着说。这种弹性设计的梳式烟夹适配不同厚度烟杆,夹持牢固不伤叶,让烤房单次烘烤量提升30%。

在智能化烤房控制室,技术员指导周有兵操作温湿度自控仪。“在家用手机就能监控烤房,不用整天守着。”周有兵点开APP,实时数据立即呈现眼前。这套物联网系统将人工值守时长减少30%,烟叶优质率提升20%以上。

烘烤师黄传技检查着生物质颗粒燃烧室说:“专家曲线烘烤法能让烟叶定色更精准。”他介绍,通过预设的温湿度曲线,系统可自动调控烘烤全程。目前宜章县已建成新能源烤房1397座,每年为烟农节省烘烤能源成本153万元。

产业融合的增收密码

正午时分,周有兵穿过田埂,绿油油的水稻在烟田里茁壮生长。“烟叶收完稻子接上,土地不闲着,收入不断档。”他弯腰摸着绿油油的稻苗。这种 “烟叶+水稻”生态轮作模式,既改善土壤结构,又守住粮食安全红线。

周有兵盘算着今年的收成:烟叶亩产预计增加50公斤,烘烤成本降低四成,加上稻米增收,全年收入能突破15万元。

村支书李文飞指着远处轰鸣的农机说:“县里创新‘1+3+N’服务模式,除了烟叶生产,农机合作社能跨区作业,微型农机专攻丘陵地形。”目前全县农机保有量达420台套,综合机械化率提升至65%,较三年前翻了一番。

乡村振兴的金色希望

夕阳西下,周有兵将最后一批烟叶送入烤房。物联网温控系统自动启动,生物质颗粒在燃烧室发出温暖的光芒。烤房外墙上,“金叶助振兴”的彩绘在余晖中格外醒目。

“从育苗到烘烤,全程有技术护航。”周有兵说。今年,当地组建50余人的“技术服务队”,实行分片包干驻点指导,在采烤期全程跟踪服务。

周有兵翻开烘烤记录本:“鲜烟叶必须分类编杆、分类上炕,确保每层成熟度一致。”他一边看一边回忆技术员的解释,去青去杂后打捆出售的烟叶,品质直接关系收入。智能化烘烤较传统方式节省燃料成本40%,上等烟比例提升25%。

晚霞染红长启村的屋檐,周有兵站在烤房前查看手机APP上的烘烤曲线。温度红线平稳行走在“专家模式”的理想区间,如同乡村振兴的稳健足迹。

村头文化广场亮起太阳能路灯,下棋的老人们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周有兵算了一笔账:新能源烤房节省燃料成本三成,绿色防控减少农药支出四成,加上烟稻轮作的第二季收入,全家年收入将首次突破15万元49。

“明年咱也注册大米商标。”他望向烟田旁绿浪翻滚的稻海,那里孕育着“长启生态米”的新梦想。科技赋能的金色产业与生态农业的绿色希望,在这片湘南大地上交织成乡村振兴的最美画卷。(胡镕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