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建院“智传客韵”实践队点亮大埔 青少年创趣暑假

广东建院“智传客韵”实践队点亮大埔 青少年创趣暑假

来源:周口网 2025-07-23 14:0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智传客韵”实践队奔赴梅州大埔县,开展为期7天的“AI赋能红色教育与乡土教育”实践。团队依托人工智能、建筑设备等专业优势,聚焦苏区红色文脉赓续与客家文化活化,为近80名青少年定制系列科艺课程,在童心中架起传统与创新的桥梁。 

AI破圈,解锁文化传承新体验

“课程名额几分钟抢光!”大埔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李春志主任感慨。7月12日至15日,“智传客韵 围楼薪火”公益课堂热潮涌动。

非遗新表达:队员们利用人工智能,将孩子们的剪纸作品和绘画转化为数字艺术作品,让孩子们亲眼见证了自己的作品在屏幕上“活”了起来。“姐姐,我画的杜鹃花开啦!”黄奕函小朋友看着屏幕中绽放的花朵与萦绕的蜜蜂惊喜道。

解锁客家文化密码

队员教小朋友剪纸

小朋友们展示剪纸作品

小朋友们的画作“动起来”了

诗词奇幻游:队员们用编程原创唐诗互动系统,结合“飞花令”游戏,AI藏头诗创作环节,孩子们争相朗诵嵌有自己名字的诗句,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队员设计的小学必备唐诗抽查系统

队员教小朋友用AI生成古诗

时光胶囊至客乡:在心理健康教育环节,实践队引入脑电波冥想环设备。通过实时监测脑波数据,引导青少年在客家山歌背景音中调节情绪,可视化界面上的海上日出随专注度提升逐层点亮。

队员讲解脑机作用

孩子们体验脑机冥想头环练习专注

课间活动“珠行万里”

课间活动“极速五子棋”

课程最后,孩子们用稚嫩的笔触描绘20年后的大埔,一笔一画认真写下的心愿卡随风摇曳,传统与科技在此刻交融生辉。

小朋友们写给20年家乡的一封信

3天课程结束欢乐合影

探秘泰安楼,丈量文物对话历史

7月16日,“智传客韵”实践队员带领30名“小小文物普查员”在大埔县百年古楼——泰安楼开启了“探秘泰安楼”研学之旅:  

卷尺丈量连廊石板,仪器检测长寿井水质。当小朋友们触摸清凉井水时,惊呼连连:“像冰镇矿泉水!”“喝了真能长寿吗?”。

斑驳石墙前,小朋友围着哥哥姐姐们热情追问:“外墙为何全用石头?石缝有糯米浆吗?”实践队以研学手册四重任务,引导孩子在砖石纹路间读懂客家匠心;  

下午的BIM建筑模型演示更掀高潮,队员宋苏怡指尖轻点电脑屏幕,围屋三维结构旋转展开,百年建造智慧跃然眼前。  

泰安楼前队员展示花式无人机

观察测量泰安楼内“长寿井”

趣味研学任务探究

实践队员搭建BIM模型

小朋友合作搭建围屋模型

实践队与博物馆师生合照

乡村走访深调研,红色沃土育新苗

7月17日,实践队员来到了梅州大埔县三河镇汇东村,实地走访汇东村党支部书记邓振先、村“两委”干部和多户村民,了解该村在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做好“一老一少”服务提升村民幸福感等方面的经验与做法。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同步宣传人工智能赋能青少年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就充分利用村内汇东书院开展青少年科艺活动积极出谋划策。

大埔县三河镇汇东村采访调研

馆校合作签约仪式

广东建院机电工程学院与大埔县博物馆签署“党建引领红色文化教育”馆校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以“县馆出题、高校解题、青春答卷”模式,围绕标准化讲解体系、研学课程开发、数字文创新品三大任务深度合作,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创新实践基地”。未来一年,大学生团队将持续运用“双百行动”平台,为大埔县“百千万工程”注入科技与文化动能。

供稿:广东建院“智传客韵”实践队

文:李粤、黄娟、郭鸿岳、黄文盛 

图:叶琳、宋苏怡、谢欣彤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