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大学“存台续韵”实践队赴乐平市开展古戏台调研活动

景德镇陶瓷大学“存台续韵”实践队赴乐平市开展古戏台调研活动

来源:周口网 2025-07-23 09:58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为引导青年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在实践中增长才干,近日,景德镇陶瓷大学“存台续韵”实践团队赴景德镇市乐平市开展为期7天的古戏台调研活动。团队走访8个乡镇、30余座古戏台,通过实地调研、校园宣讲、访谈非遗传承人等形式,探索“中国古戏台之乡”的文化密码,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图1 “存台续韵”实践队于南界首村合影

寻戏台魅力,守文化根脉

针对乐平市“中国古戏台之乡”的特色,在6月24日至6月26日,实践队分别前往黎桥村、张杭村等多个村落。成员们用专业工具对古戏台进行测绘,详细记录建筑结构和装饰细节,深刻认识到守护戏台资源的重要性,并就如何更好的保护古戏台进行了积极的探讨。

图2 景德镇市乐平市庙前村古戏台

通过与当地村民深入访谈,实践队了解到,每逢开谱或重要节日之时,村民各家各户自发集资、捐款,对戏台进行修缮、维护工作,并请赣剧戏班子上台演出。古戏台不仅是村民看戏的娱乐场所,更是代代相传的情感纽带,承载着乡愁记忆与文化认同。

图3 实践队在瑶冲村向村干部了解戏台情况

进校园宣讲,播文化新种

图4 实践队向同学们宣传乐平戏台文化

6月27日至6月29日,践队深入当地中小学,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宣讲活动。设计“画戏台”、“赣剧知识竞赛”等互动环节,进行传统文化知识教育,鼓励孩子们为家乡的古戏台传承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瓦埠中心小学,实践队向同学们展示赣剧戏曲文化,学生们争相体验,展现出了浓厚兴趣。在与团队成员沟通的过程中,有老师表示:“很多孩子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赣剧的魅力,这种文化认同感是教科书给不了的。”

图5 团队成员在瓦埠中心小学展开赣剧知识宣讲

此次宣讲活动让孩子们认识了家乡的文化瑰宝,更通过互动体验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中小学学生积极加入到古戏台保护和赣剧传承中来。

对话传承人,旧戏焕新生

6月30日,实践队专程拜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乐平。陈老师向团队成员介绍道:“传统戏台的藻井彩绘需要经过选材、拓样、雕刻、贴金等12道工序,其技艺之复杂也是古戏台传承与保护面临的重要困难之一。”在与传承人的深度交流中,团队成员切身感受到古戏台营造技艺蕴含的工匠精神和美学价值。

图6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向实践队成员介绍乐平古戏台技艺

通过与陈老师交流,团队成员认识到守护古戏台就是守护历史文化根脉,戏台保护不仅要留住"技艺之形",更要传承"文化之魂",要让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产生共鸣,这也正是本次活动的核心价值所在。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团队成员不仅在实践中了解戏台知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在实践中锤炼了艰苦奋斗、服务奉献的意志品质,展现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愿意为古戏台的保护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吴若歌 李建鹏 陈星宇)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