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下午,由朝阳区委组织部、区人才工作局、区科协、区卫健委、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区科信局)、团区委共同举办的2025年北京朝阳科学家会客厅活动——“岐黄新语・薪聚朝阳”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论坛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拉开帷幕。
朝阳医院党委书记纪智礼致欢迎词。他表示,作为扎根朝阳、服务首都、辐射全国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朝阳医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业务指导部门、高校、区内医疗机构及科研院所的合作,持续推进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改革,积极拓展智慧中医、数字中医、精准中医等新赛道,为中医药现代化贡献“朝阳方案”、展现“朝阳速度”、体现“朝阳担当”。
纪智礼致辞
区科协党组书记刘伟在致辞中指出,科协是推动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医药人才是科技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希望通过此次论坛,汇聚顶尖智慧,深入探讨中医药传承与现代科技融合的路径,让古老医术在当代焕发新活力;促进跨界融合,推动科研机构、企业、基层医疗机构协同联动,打通“产学研用”链条,让中医药成果更快惠及群众;激活基层活力,倾听一线声音,破解发展难题,让中医药服务更贴近民生、更具温度。
刘伟致辞
主旨演讲:聚焦中医药传承创新
区委卫健工委委员、区卫健委副主任周世凯以《守正创新促发展,岐黄之术惠民生》为题,从协同联动完善中医药管理体系、夯实中医药持续发展根基、优化中医药便民服务网络、加速中医药多元化产业融合、激发中医药文化传播活力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朝阳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成效和未来工作思路。
周世凯介绍朝阳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工作成效
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巡视员高彬围绕《完善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推动首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主题,详细解读了《北京市中医药条例》《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介绍了首都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人才培育、价值释放和治理水平等发展现状和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协同机制等六大机制的未来工作重点。
高彬作《完善传承创新发展机制 推动首都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
中国中医药科技发展中心专家王峥分享了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政策的相关研究内容,指出了中医药发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对标对表,突出重点、提质增量、举措落地等要求,着重分析说明了加快培养高层次人才等六个方面的具体措施。
王峥介绍新时期中医药人才培养政策
北京博奥晶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越以《用颠覆性技术构建中医药大模型——基于疾病通路图谱的分子本草“精准组方”平台》为题,从应用场景、核心技术和转化模式等三个方面,分享了程京院士团队以疾病信号通路为靶标,以药物逆转通路为核心的“多弹打多靶”分子本草技术研究成果。
杨越分享分子本草技术研究成果
圆桌对话:探索传承创新路径
在“灵枢慧通,数智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融合新路径”圆桌对话中,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自然国学研究分会主任委员马晓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研究员李耿,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院长兼中医科主任梁晶,北京市双桥燕京药业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主管药师苏桂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郭霞珍,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院长郑丰杰,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国际经济法研究室副研究员何晶晶围绕朝阳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分别就朝阳区中医药发展的技术研发、临床验证、产业落地、学术理论、人才培养、政策规定等方面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并针对朝阳区的特点,提出了促进产学研融合、提高基层服务水平、加强对外开放等建设性意见。
圆桌对话
活动中,主办单位领导还为5家医院科协和4家企业科协举行了基层科协授牌仪式,为7名专家颁发了“北京朝阳科学家会客厅”顾问聘书。
基层科协授牌
颁发“北京朝阳科学家会客厅”顾问聘书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中医药管理局、区人才工作局、区科协、区卫健委、中关村朝阳园管委会(区科信局)、团区委、朝阳医院、九三学社朝阳区委、区预防医学会、区医学会、区政协、区国资委、区红十字会等单位相关领导出席活动,来自医院、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机构、学会等单位的4万余名科技工作者线上线下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