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染乡墙绘新韵,青春执笔书振兴

墨染乡墙绘新韵,青春执笔书振兴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23 13: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当生态保护的绿意邂逅乡村振兴的蓝图,当传统文化的底蕴碰撞青年创意的火花,在这个夏天,江西职业技术大学“画说乡韵,一路童行”鲁班青年实践团的志愿者们以墙为纸、以笔为媒,用一场别开生面的墙绘实践,为柴桑区港口街镇生机林村绘就出一幅幅生动鲜活的“文化名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灵感溯源:从生态博物馆到乡土符号的创意转化

此次墙绘的灵感,源于实践团对当地青头潜鸭生态保护博物馆的实地走访。馆内详实的水禽科普资料、濒危物种保护的严峻现状,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鸭鹅等水禽既是乡村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也是承载乡土记忆的文化符号。结合中华语言文化中的谐音艺术与成语典故,团队创新构思出以Q版鹅鸭形象为核心的创作方案,既呼应生态保护主题,又通过趣味表达传递文化内涵,让艺术创作与乡村特色深度融合。

妙笔生花:三大主题墙绘点亮乡村颜值志愿者们以匠心勾勒每一笔色彩,将创意化作跃动的画面,历时7天在生机林村主干道墙面完成了近30余平的墙面和50余米的地面创作,作品涵盖三大主题:

谐音趣鹅,点亮乡村活力:“敏鹅好学”“余鹅充足”等十余只憨态可掬的卡通大鹅形象跃然地面。志愿者将成语谐音与萌系画风结合,圆润的身形、夸张的表情搭配趣味文字注解,既传递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又让传统文化以接地气的方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打卡点”。

田园萌鸭,勾勒乡土温情:聚焦乡间生活场景,一群驮着西瓜、摇摇摆摆的小鸭子在墙面上“奋力前行”。志愿者以细腻笔触勾勒鸭子动态,搭配金黄稻田、青瓦白墙的田园背景,将丰收的喜悦与乡村烟火气凝固成永恒,更通过鸭子的灵动姿态唤起村民对农耕生活的乡愁记忆,让“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愿景在墙面生动呈现。

生命之鸭,诠释人生百态:五只形态各异的鸭子组成“生命成长图鉴”:从破壳而出的幼崽到并肩前行的银发伴侣,每一幅画面都搭配简洁文字注解,艺术化诠释了“成长、奋斗、陪伴”的人生主题。 实践团成员赖昱成说道:“希望通过我们的画笔,让更多人关注乡村文化振兴,让青春力量真正扎根乡土。”

直播互动:云端共享乡村振兴实践

活动期间,实践团同步开启全程直播,通过抖音平台实时分享墙绘创作过程。镜头下,志愿者们详细讲解每幅作品的设计理念、色彩搭配巧思,以及背后蕴含的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故事。直播间内,网友们通过弹幕互动为创作“出谋划策”,更有外地乡贤留言:“看到家乡的墙面变美,自豪感油然而生!”据统计,系列直播累计吸引超1000人次观看,让生机林村的乡村振兴实践从“村口”走向“云端”。直播不仅是记录,更是一次“云支教”,实践团成员们特意在直播中设置“乡土文化小课堂”环节,通过墙绘元素讲解方言俚语、农耕习俗,让更多网友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

如今,漫步生机林村,色彩明快、寓意深刻的墙绘已成为村庄最亮眼的风景线。这场青春实践不仅为乡村带来了视觉变革,更以艺术为桥梁,让生态保护理念深入人心,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持久的精神动力。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