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城区的街巷店铺里,活跃着一支特别的队伍——清一色的复转军人党员,红马甲上“戎耀先锋”四个字格外醒目。这支由德城区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打造的志愿服务队,把军营里锤炼出的铁纪作风,化作了服务街坊邻里的暖心力量。他们的“秘密武器”,是一套自创的“三单”服务机制。
脚步丈量需求,“清单”来自街巷烟火
“店面怎么摆才能更亮堂?”“新出的烟草法规咱老百姓咋能弄明白?”这些来自小店店主和街坊们的“小烦恼”,不再是石沉大海的抱怨。队员们的身影是街头巷尾的常客——他们钻进一家家小店,和店主们拉家常,社区联络员的电话成了“热线”。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下的,不是命令,而是热气腾腾的“需求清单”。“就像当年听哨音行动,现在咱得听群众的‘心声’!”队长郑义良,一位老兵,道出了服务队的初衷。黄河涯镇九村社区反映部分店主农忙期间人手不足,清单上立刻添了新项,解决方案也随之启动。
图为服务队队员帮助农忙店主收装农作物
“工单”精准到人,老兵特长派上用场
需求有了,谁来干?怎么干得漂亮?“戎耀先锋”亮出了第二张单子——“任务工单”。队员们可不是“万金油”,他们各有所长:懂法的、会规划的、善于沟通的……任务被精细拆解,像作战指令一样精准派送。擅长法规宣传的队员李林风,领了“送法进店”的工单,立刻走进张秀清的店铺,不照本宣科,而是用一个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把枯燥的法条讲得活灵活现。“哎呀,他们讲的这些故事,比刷手机视频有意思多了,一听就懂!”店主张秀清听得津津有味。
服务见真章,“账单”由群众来打分
活儿干完了,效果怎么样?服务队亮出第三张单——“成效账单”。这张账单,不由自己填,而是群众说了算。队员们会回访:“今年的法律宣传工作,您还满意吗?”回访调查小问卷悄悄递到商户手中。问题解决了没有?服务满不满意?群众的反馈是唯一的评分标准。“得让每一分力气,都花在刀刃上,让大伙儿看得见、摸得着、能认可。”队长郑义良说。今年以来,靠着这张“成效账单”的闭环追踪,群众的急难愁盼事儿,已经解决了12件。
图为服务队队员摆放整理共享单车
迷彩绿到志愿红,本色在服务中闪光
从训练场到服务岗,军人的硬核与温情在“戎耀先锋”身上完美融合。面对涉烟违法新动向,队员们联合社区支起“普法夜市”小摊,在校园开设“禁烟课堂”。没有生硬的说教,只有接地气的案例和互动问答,把法律知识传递到人们心里。这股“硬核”普法的劲儿,源自军人的责任感。迷彩绿褪去,志愿红加身。德城“戎耀先锋”的退伍老兵们,用脚步连接民心,用“三单”精准服务,在柴米油盐的烟火气里,续写着属于他们的“为民新传”。那抹跃动的红色,成了基层治理中最亮眼的风景线。(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