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中铁一局新运公司参建的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再传捷报——继7月12日东段重要节点短轨通圆满完成后,建设者乘势而上,仅隔一日便实现长轨通,工程建设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中铁一局新运公司把这条贯穿泉城东西的骨干线路,当作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课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以绿色低碳为生产底色,以全要素生产率跃升为目标,让传统铺轨作业焕发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新活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新运公司6号线项目团队精准发力,积极应用“盾构井条件下预制板钢弹簧道床施工工艺工法”,并搭配“预制板钢弹簧基底收面工装专利”。这一工艺与专利的协同运用,不仅有效提升了工艺精度,让每一处施工细节都经得起检验,更从根本上保障了道床质量,为轨道的安全稳固奠定了坚实基础。
绿色低碳理念则贯穿施工全过程。项目团队采用公司自主研发且已申请国家专利的混凝土道床新能源振捣机,这款设备在大幅减少尾气污染的同时,还能显著缩短单个道床区域的施工时长,进而提高混凝土道床的整体施工效率,真正实现了提质增效、事半功倍。此外,项目部专门成立噪声污染防控巡查小组,实时监测施工区域噪声情况,将绿色施工的要求落到实处,让工程建设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为实现全要素生产率跃升,项目团队从管理与施工两端同时发力。管理上,成立首件样板策划小组,通过反复试验确定最优施工工艺、精心打造样板工程,为后续大规模施工提供了清晰的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让每一道工序都有章可循。施工中,一局团队持续强化生产要素配置、科学调配物料资源,以小时为单位细化任务目标,以网格员为单元落实责任主体。在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团队多点并进、无缝衔接,铺轨高峰期时,全线开设5个施工作业面,投入机械设备30余台,240余名工人同步作业,成功创造了单日钢弹簧浮置板道床浇筑197米的亮眼成绩。
此次长轨通作为济南轨道交通6号线建设进程中的关键节点,为后续机电安装、冷滑热滑等工序奠定了坚实基础。放眼未来,这条横贯东西、连接新老城区的钢铁长龙,必将化作城市发展的强劲动脉,让历下CBD的霓虹与百年山大的书声因轨道而近在咫尺,让广大市民在济南地铁的便捷中共享泉城高质量发展的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