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非遗技艺,7 月 12 日上午,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脉赓续,国韵传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团来到光雾山铁炉坝村,开展了竹编和豆花制作实践活动,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增添青春力量。
图 1 聆听非遗豆花传承人讲述传承故事 供图:卢娴静
在当地竹编非遗传承人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亲身体验砍竹、刮青、启篾等传统工艺,成功制作出竹刷、竹篮。竹有千韧,不屈风雨;编需百工,方能成器。光雾山铁炉坝村的村民,在郁郁竹林间繁衍千年,竹的坚韧早已刻进他们的骨血里,竹编技艺亦在世代相传中沉淀为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历史瑰宝。
图 2 在当地村民的指导下取蔑 供图:钟一涵
走进周记蔬菜汁豆干研学体验基地,从选豆、备浆、卤煮,到最终收获香甜的豆浆和滑嫩的豆花,实践团成员切身参与了豆花制作的全过程。豆有百味,皆藏自然;磨需千转,始得其香。对当地居民而言,古法豆花制作不仅是一种传统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
图 3队员各司其职有序制作豆花 供图:卢娴静
在各行业科技化、商业化的今日,铁炉坝的村民们仍然坚持古法技艺,不论是全手工编制,还是蔬菜汁点卤,都是传承人在时代洪流中的匠心独守。实践团成员在此次活动中亲身实践,感悟匠心精神,领悟铁炉坝村民在乡土社会下的生生不息。未来,成员们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文化传承使命,让古老手艺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来稿单位:川北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暨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会·科技协会·知海泛舟工作室赴巴中“红脉赓续·国韵传扬”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撰稿人:龙小玉 杜雨灿 刘笑笑;供图:钟一涵 卢娴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