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头沟区立足“生态立区、文化兴区、科技强区”的发展战略,锚定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产业转型双向赋能目标,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超高清数字视听三大主导产业。在生态基底保护与产业升级的协同推进中,门头沟区持续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但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高端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制约区域绿色高质量转型的关键瓶颈。在此背景下,深入践行“两翼”理论与“两山”理论,探索突破发展困局、释放区域潜力的破题之策。
精准把脉发展瓶颈
通过科技需求征集与常态化调研,区域科技资源配置的结构性失衡呈现多维度特征:企业端面临技术迭代与管理革新的双重挑战,区内部分科技企业在合规治理、人才梯队建设、效能管理等领域存在知识供给与实践需求的错配现象;农村端则凸显科技渗透率不足,农业技术、电商推广、乡村旅游等场景亟待科技赋能。目前这两端存在的问题已成为制约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关键瓶颈。
双向赋能协同架构
打造“京西科技大讲堂”品牌矩阵,构建“线上云端授课+线下沉浸教学”双轨模式,创新“引智入企+走出研学”联动机制。课程体系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以法律法规合规治理、人才梯队建设、绩效管理为核心框架,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场景,通过行业标杆案例解剖、专家一对一问诊等多元形式,整合外部智库资源形成精准赋能合力,助力科技企业突破管理瓶颈、激活创新基因。
以乡村振兴工作站为抓手,召开农业需求对接会,汇总需求并申报,联手市科协邀请农业专家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电商培训,引进新品种,同时通过“科技引领・科普同行”乡村提素活动,激发村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情,全面提升农民的科学素养,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力。
品牌集群的实践成效
以“两翼”理论为罗盘,推动“京西智汇大讲堂”与院士专家工作站、乡村振兴服务枢纽等创新载体形成生态联动,构建“技术下沉—人才聚合—产业升级”的价值网络。依托科协平台枢纽功能,创新“揭榜挂帅”需求对接机制,实现科技资源与“生态涵养区、科技创新区、特色文旅区”战略布局的精准耦合,推动城乡科技应用的均衡化发展。
京西科技讲堂重磅推出8场硬核知识讲座,聚焦企业法律法规、人才选拔培养、绩效管理及激励机制、人工智能发展应用等企业重点关注领域,以专业视角和前沿洞察,先后为我区 110余家科技企业、400余名科技工作者送去“智慧锦囊”。通过管理思维革新与技术应用培训双轮驱动,助力企业突破合规管理瓶颈、构建创新人才梯队,显著提升区域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数智动能。
联动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开展“AI数据资产化实现路径”专题讲座,吸引了京津冀地区政府机构、科技企业及金融机构代表逾百人参会,京雄双城联动,赋能京津冀数据要素新实践。
依托区乡村振兴工作站,召开农业需求对接会,整合申报门头沟区农业需求,精准锚定新品种引进、农业技术培训、农文旅融合、电商推广四大领域,涵盖13个具体需求意向,积极引导科普资源及人才的下沉,以农民科学素质的全方位提升、农业技术的深度培训为着力点,通过多元渠道、多维发力,为农村地区构建起坚实的科技支撑体系与人才培育网络,全力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
双轮驱动赋能体系
构建“科技+人才”双轮驱动的生态闭环,形成“需求征集-资源整合-精准服务-成效辐射”全链条模式。企业端以京西科技大讲堂解决瓶颈痛点,激发创新活力。乡村端以乡村振兴工作站为枢纽,实现技术落地与人才集聚,形成“理论-实践-品牌”良性循环,为“两山”理论与“两翼”理论的协同实践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范例。
(作者:北京市门头沟区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江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