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第十师北屯市团场,连片的籽用瓜田如绿毯铺展在戈壁绿洲间。近日,石河子大学暑期“三下乡”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一八七团、一八八团,以籽用瓜皮渣饲料化利用为切口,用专业知识对接基层需求,为乡村“生态保护+农民增收”双赢探路,让青春力量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青春脚步入团场:瓜田一线直击皮渣处理难题
“解锁瓜皮渣成金密码,助力双碳路上添绿能”——实践团横幅上的红色大字,与团场“种好瓜、养好畜”的实干氛围相互呼应。7月4日,由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指导教师张晓莉、带队教师刘炳荣及12名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首站抵达第十师北屯市畜牧水产发展服务中心,一场聚焦“籽用瓜皮渣饲料化利用”的合作对接会议在此召开。
实践团于第十师北屯市畜牧水产发展服务中心进行工作对接会议 供图:张琦
会后,实践团带着问题直奔一八七团、一八八团连队。在一八八团八连的连片籽用瓜种植基地,调研组踩着田垄间的泥土,一边察看瓜田长势,一边与瓜农拉家常。“每年收完瓜,这些皮渣要么留在田边地头,要么烂在地里,不仅会滋生蚊虫,而且会污染土壤,真是‘甜蜜的负担’!”瓜农的话,道出了种植端最实在的痛点。
实践团于第十师一八八团八连农户籽用瓜地开展调研 供图:张琦
农牧民心声:从“处理难”到“盼增收”,皮渣饲料化破题待解
“职工腰包鼓,振兴才有谱。”一八七团连队“两委”成员道出了老百姓对拓宽农业增收的迫切需求。在与连队“两委”的座谈中,职工们你一言我一语,聊起了对皮渣回收的担忧:“收皮渣机械能不能跟上收瓜节奏?皮渣回收后卖出去能净赚多少钱?”另一边,实践团调研组走访一八八团周边养殖场时发现,当地养殖业每年饲料支出占总运营成本的60%以上。“近年来,牛羊销售市场不景气,青贮饲料价格直线上涨,养殖场地有限只能进行圈养,降低饲料成本成为我们团火烧眉毛的需求呀!”一位养殖户急切地表示。种植户与养殖户亟待解决的困境让实践团更加明确了宣传方向:籽用瓜皮渣饲料化,正是连接种植端“处理难”与养殖端“成本高”的关键纽带。
实践团与一八七团五连养殖户进行交流 供图:张琦
破局路径:技术落地+收益算清,让“废皮”变“金料”
“怕麻烦?我们教技术!”实践团技术组在一八八团八连现场通过视频播放与宣传手册展示简易瓜皮渣处理方法,从粉碎到发酵,步骤简单明了,确保现场职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划不划算?账本给您算清!”宣传组拿出计算器兵分两路,一路为瓜农细算每吨皮渣回收成本以及销售收益;另一路为养殖户对比用处理后的皮渣替代传统饲料可有效降低的成本。与此同时,调研组持续记录到场农牧民真实诉求,确保“问题有人答、困难有人帮”。
实践团与一八七团九连养殖户进行交流 供图:张琦
青春答卷:校地协同激活“生态+经济”新动能
“到基层不是走形式,是要解决真问题。”实践团成员的内心感悟,也是此次“三下乡”的初心。从学校实验室到兵团团场的田间地头,石河子大学与第十师北屯市的校地协同,让籽用瓜皮渣饲料化从技术试炼迈向实践落地。当“废皮渣”变成“炼金石”,既破解了环保难题,又拓宽了增收渠道,这不仅是“生态+经济”的双赢,更是高校服务“三农”的生动实践。在这片奋斗的土地上,青春力量正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书写着“绿色转型”的新篇章。 (石河子大学,指导老师:张晓莉,带队教师:刘炳荣)
实践团于第十师北屯市畜牧水产发展服务中心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