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金线莲产业密码,传承红色精神基因

探寻金线莲产业密码,传承红色精神基因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21 16:4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怀揣求知与探索的热忱,7月1日至7月3日,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赴南靖县金线莲科技小院实践队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故事的土地上,实践队穿梭于金线莲产业的各个角落,感受科技与传统的交融、创新与传承的碰撞;同时,深入红色教育基地,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汲取精神力量。这段旅程,不仅是一次实践探索,更是一场心灵的洗礼。

一、金线莲科技小院:触摸科技农业脉搏

实践队首站来到金线莲科技小院,深入探索金线莲种苗繁育的奥秘。科技小院坐落于福建葛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是集科研、育苗、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创新平台。企业负责人韩俊鹏与入驻的科技小院研究生团队在此长期开展金线莲的组培快繁技术研究,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推动金线莲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

在企业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有序进入无菌组培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培养架,架上整齐摆放着透明玻璃瓶,瓶内嫩绿的金线莲茎段正茁壮生长。韩俊鹏介绍道:"这些茎段是金线莲组培的关键材料,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我们能在短时间内实现种苗的快速扩繁,有效解决了野生金线莲资源枯竭的问题。"

接着,队员们跟随负责人的讲解,详细了解了金线莲从茎段采集、初代培养、炼苗驯化和大田移植的全流程。其中,组培室内的精准温湿度控制、无菌环境管理以及营养配比优化,确保了种苗的高效生长;而炼苗区则模拟自然环境,逐步增强幼苗的适应性,为后续移栽打下坚实基础。韩俊鹏强调:"科技的力量不仅体现在繁殖速度上,更在于品质的稳定性。通过组培技术,我们能确保每一株金线莲的有效活性成分如多糖、金线莲苷含量提高,从而提升其市场竞争力。"韩俊鹏的介绍让实践队成员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农业的强大力量——科技让濒危金线莲重获新生,一袋一苗皆是可持续未来的希望!

此外,科技小院的研究生团队还向实践队展示了他们的科研创新成果,如优化培养基配方以缩短生长周期、探索林下仿野生种植模式以提高生态效益等。韩俊鹏补充道:"我们正尝试将金线莲与本地林下经济结合,发展“林下生金”模式,既减少对耕地资源的依赖,又能带动周边农户增收。"

此次探访让实践队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农业的强大潜力。金线莲科技小院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珍稀药材的规模化生产,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路径——以科技创新破解资源瓶颈,以产业升级带动农民致富,真正践行了"以林富农,创富生金"的发展理念。

图为工作人员在介绍袋栽金线莲的优势。谢欢 供图

二、益寿金线莲种植基地:体验传统农耕智慧

在益寿金线莲种植基地,基地负责人郑培文先生热情地迎接了实践队,带领实践队领略林下种植的独特魅力,开启了一场传统与文化交融的体验之旅。

步入种植基地,宛如踏入一片静谧的绿色秘境。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为金线莲营造出接近野生的生长环境。湿润的空气、肥沃的腐殖土,处处彰显着大自然的馈赠。沿着蜿蜒的小径前行,实践队看到金线莲在林下错落生长,叶片上独特的金线纹路在斑驳的光影中若隐若现,美不胜收。

郑先生邀请实践队成员围坐在一起,为成员们端上了精心冲泡的金线莲茶。热气腾腾的茶汤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轻轻抿上一口,唇齿留香,令人回味无穷。在品茶的过程中,郑先生讲述了金线莲茶的制作工艺和独特功效,让成员们对金线莲的价值有了更丰富的认识。

随后,实践队跟随郑先生参观了金线莲种植区。他详细地介绍了林下种植的管理方法和要点,从土壤的选择、种苗的移栽,到日常的病虫害防治,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传统农耕的智慧。在展示区,实践队看到了经过晾晒、烘干等工序制成的金线莲干品。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干品制作流程,从采摘新鲜金线莲,到清洗、晾晒、烘干,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实践队成员们积极参与其中,亲手体验了部分制作过程,深刻感受到传统种植与加工背后的匠心与坚守。益寿金线莲种植基地之行,让实践队在体验中感受到传统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图为益寿负责人带领实践队上山参观介绍。李鹏骏 供图

三、天上亮丽金线莲种植场:感受台商创新力量

在天上亮丽金线莲种植场,台商场长热情地接待了实践队,带实践队见识了金线莲袋栽这一创新栽培方式。

走进种植场,整齐排列的栽培袋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台商场长向实践队介绍,袋栽方式相较于传统地栽,具有诸多优势。栽培袋内的土壤成分和肥力可以根据金线莲的生长需求精准调配,为其提供更适宜的生长基质。同时,袋栽便于管理和移动,能够灵活应对光照、温度等环境变化。

实践队成员们积极参与讨论,就袋栽技术的成本、效益等问题与场长进行交流。这种创新的栽培方式,让大家感受到不同地区农业技术交流融合所带来的活力,也为金线莲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实践队通过此次参观学习,深刻认识到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激励着实践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图为实践队员同天上亮丽工作人员交流沟通。刘子涵 供图

四、青心兰园:见证直播营销新篇

在青心兰园,台商许传辉热情地迎接了实践队,带领成员们深入兰花种植区。一踏入兰园,阵阵清幽的兰香扑鼻而来,映入眼帘的是排列整齐的兰花植株,风扇均匀分布在种植架间,轻柔地吹动着叶片,植物灯则悬挂在上方,散发出柔和的光芒。

许传辉边走边介绍:“这些风扇和植物灯是我们培育兰花的关键设备。风扇通过持续通风,不仅能降低湿度,有效预防病虫害,还能模拟自然微风,让兰花茎秆长得更加坚韧挺拔;植物灯则根据兰花不同生长阶段,精准调节光谱和光照时长,比如在花期前,增强红光和蓝光的配比,能让兰花花苞更饱满,花色更艳丽。”实践队成员们仔细观察,发现每一株兰花都被悉心照料,叶片翠绿且富有光泽,部分兰花枝头已缀满花苞,即将绽放。

参观过程中,许传辉谈起兰花的销售模式,语气中满是自豪:“我们每天都会进行线上销售工作,通过网络平台,把培育的兰花销往全国各地。从南方温润的城市到北方寒冷的地区,都有我们兰花的身影。为了确保兰花在运输途中不受损,我们研发了专用的包装材料和运输方案,还会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为客户提供详细的养护指南。”张总还分享了许多销售过程中的故事,比如曾为一位兰花爱好者定制稀有品种的培育服务,最终让客户如愿以偿。

在与许传辉的交流中,实践队深刻体会到,青心兰园将科技种植与创新销售相结合,不仅让兰花产业突破了地域限制,更通过精细化服务赢得了市场口碑。这种发展模式为传统农业产业注入了新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青心兰园负责人交流学习。刘恬恬 供图

五、梅林镇科岭廉政教育基地:传承红色精神火种

结束了金线莲产业的实践探索,实践队来到梅林镇科岭廉政教育基地,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科岭红色党校校长王盛洲在教育基地展厅,为实践队进行了一场生动的宣讲。展厅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承载着故事的革命文物,将队员们带回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王校长深情讲述着科岭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事迹。许多革命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诠释了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王校长特别强调了革命先烈们的廉政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始终坚守廉洁自律,一心为民,不为私利所动。这种精神深深触动了实践队的每一位队员。宣讲结束后,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革命烈士陵园。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实践队整齐列队,敬献鲜花,向革命先烈表达最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站在纪念碑下,成员们默默宣誓,要传承和弘扬革命先烈的精神,将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奋勇前行。

六、岩永靖军政委员会旧址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奋进

此次实践之旅的最后一站,是岩永靖军政委员会旧址纪念馆。

走进古朴的纪念馆,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馆内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现了岩永靖军政委员会的成立背景、发展历程和重要贡献。在革命时期,军政委员会领导当地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为革命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实践队成员们参观了各个展厅。看着当年军政委员会使用过的办公用具、武器装备和文件资料,聆听着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成员们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革命先辈们在艰难困苦中坚定信念、顽强斗争的场景。这些历史文物和故事,让成员们深刻认识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也让成员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通过参观岩永靖军政委员会旧址纪念馆,实践队全体成员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铭记历史,从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在纪念馆前的合影。徐盈盈 供图

这次实践之旅,实践队在金线莲产业的探索中看到了农业发展的多元可能,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中坚定了理想信念。成员们将带着此次实践的收获,在未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成长为有知识、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青年,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薛昕宇 缪旺旺)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