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乡村青少年的审美感知力、领悟力,近日,湖南财政学院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法育青苗”实践队带领浏阳市团农村的孩子们一起走进植物拓印课堂,借植物拓印让乡村孩子发现乡野自然的艺术肌理,通过触摸叶脉、花瓣的形态美,在拓印中唤醒对“美”的敏锐觉察。
课堂之上,“法育青苗”实践队队员刘文旭手持叶片与拓印工具,细致拆解植物拓印的奥秘:从叶片的挑选,到摆放构图的巧思,再到小锤子敲拓的力道把控,一步步将这项艺术形式的魅力,传递给孩子们。当知识点与实操要点交融,孩子们眼中的好奇,如夏日藤蔓般肆意生长,对“拓印”的期待,在教室上空轻轻飘荡,也让孩子们对这一传统的艺术创作形式有了初步的认识与理解。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小朋友进行拓印实践(蔡玲敏 摄)
创作环节,孩子们热情高涨,纷纷跃跃欲试。他们精心挑选自己心仪的植物,并在帆布袋这方“画布”上排列创作,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叶片横纵排列,仿佛群山的层峦;又将花瓣洒在角落,如星空的闪耀,这每一次的摆放,都是孩子们与大自然无声的对谈。
在拓印过程中,孩子们认真地在帆布袋上敲拓,在小锤子一次又一次的起落间,叶片的脉络嵌入帆布袋,叶的纹理、花的轮廓逐渐显影,平常随处可见的植物,变成了一幅幅形态独特的作品,将乡野的夏天,拓成了可触碰的诗意。“原来植物也会画画呀!”孩子高举拓印的作品,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是发现自然之美的惊喜,是亲手创造艺术的雀跃。
图为小朋友们正在进行拓印(陈颖 摄)
三下乡的意义,或许就藏在这一枚枚拓印里 —— 当自然艺术打破知识的边界,为乡村教育注入创意活水,助力孩子们在美学的田野上,向着阳光拔节生长,让乡野的自然与艺术的养分,共同滋养孩子们成长的旅程,助力乡村青少年在艺术的道路上茁壮成长。(撰稿人:黄沐阳 杨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