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传统村落保护的法治路径,近日,由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学、法学等多专业本科生、研究生组成的 “法筑经纬” 传统村落保护法治路径调研团,奔赴山西平遥,对岳壁乡梁村展开实地调研。这群青年学生以所学知识结合实践行动,关注文化遗产保护,为推动古村落保护法治化进程贡献青春力量。
学生前往梁村进行考察
岳壁乡梁村,有着 “小平遥” 的美誉,地处太行山余脉,村内 20 余处明清古民居保存尚好,“耕读传家” 的砖雕门匾历经风雨依旧清晰,沉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我国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但在时代发展中,古村落保护面临诸多挑战,亟需以法治手段提供保障。
调研团的学生们深入梁村 20 多户村民家中,与村民亲切交流,详细询问古民居修缮和利用时遇到的难题。村民们反映,老屋修缮怕违规、发展民宿受审批流程制约等问题,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当前传统村落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在实际执行中存在不完善之处。
在梁村的 “冀家大院”,学生们看到了更为复杂的情况。这座占地面积广泛的古民居,因产权分属多户,部分区域因缺乏修缮已坍塌。产权碎片化致使保护责任难以划分,这是不少古村落共同面临的困境。学生们分工合作,有的对古建损坏情况进行记录,有的研读当地保护条例,围绕条例中实操模糊的条款展开热烈探讨,力求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寻找解决办法。
团队成员与村委会成员进行访谈交流
傍晚,梁村村委会举行座谈会,村支书和村民代表与调研团的学生们交流。大家围绕《传统村落保护法(草案建议稿)》各抒己见,提出了让村民拥有更多决策话语权、简化审批流程、明确资金补贴标准等诉求。这些诉求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古村落保护的法治建设必须契合村民实际需求。
离开梁村时,学生们的笔记本里不仅有法条和访谈记录,还有从冀家大院拾得的瓦当碎片。他们表示,这些碎片见证历史,也为接下来的课题研究提供了起点。(图文:张晓慧 韦妍妃 刘洋辰)
据了解,“法筑经纬” 调研团的学生们还将走访其他古村群,收集更多资料,为完善传统村落保护法律法规提供实践支撑。相信通过各方努力,在法治保障下,古村落这一承载乡愁与文化根脉的瑰宝将得以更好传承。
上图为村落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