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于 “看竹景”:白鹿村调研里藏着的“竹子变现”新想法

不止于 “看竹景”:白鹿村调研里藏着的“竹子变现”新想法

来源:周口网 2025-07-21 11: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18日的白鹿村,晨雾刚从竹林间散去,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竹梦领航团”的同学们就背着笔记本钻进了这片翠绿世界——作为以“竹”为名的实践团队,他们要在鹿亭乡的万亩竹林里,找出助力乡村振兴的“生态密码”。

刚踏入竹林,带队老师就指着脚下的落叶笑问:“看到这些枯枝败叶,你们想到了什么?”同学们的答案从“天然肥料”到“防火隐患”五花八门,而当地竹农老杨的回答更实在:“这竹林好是好,以前可以用来谋生,但是现在没人搞了!”

沿着竹间小径走访时,同学们发现了不少“矛盾点”:白鹿村的竹林覆盖率高,挺拔的毛竹既构成了“清风穿竹”的美景,也成了产业升级的考题。“我们在观景台遇到上海来的游客,说想带点竹制伴手礼,结果村里只有简单的竹篮竹筐。”团队成员小文翻着调研笔记说,游客对“竹林IP”的兴趣很浓,但村里缺乏设计感强的文创产品;另一边,竹农们却在发愁:竹林砍伐费劲,传统竹制品利润低,深加工又缺技术和销路。

在与农家乐负责人谈话时,这个问题被进一步摊开:竹林生态保护需要持续投入,比如定期清理杂竹、防治病虫害,但单纯靠卖原竹收益有限,“增收”成了难题。有同学灵机一动:“能不能把竹林变成‘沉浸式体验场’?比如搞挖笋研学、竹艺DIY,让游客既能看风景,又能带走‘竹林记忆’。”这个想法得到了就餐村民的响应:“之前也想过,但缺懂策划、会运营的年轻人!”

一整天的调研里,同学们的笔记本记满了“金点子”和“待解难题”:有人提议用新媒体给竹林拍“朋友圈大片”,有人琢磨着结合专业知识设计竹制灯具,还有人打算帮村里对接电商平台。“原来竹林里藏着这么多可能性!”队长小荣晃了晃手里画满标注的地图,“接下来我们要把这些发现变成具体方案,让白鹿村的竹子既能‘吸碳固氧’,又能‘生金长银’当夕阳把竹林染成金绿色,同学们和竹农约定:“等我们的方案出来,秋天挖冬笋时再来!”这场从竹林开始的调研,不仅让乡村振兴的路径在绿意中逐渐清晰,更让“竹梦”二字有了沉甸甸的分量——青春力量与乡土智慧的碰撞,正在白鹿村的竹林间孕育新的希望。(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周建得 荣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