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叶归仓:打响烟农“钱袋子”保卫战

金叶归仓:打响烟农“钱袋子”保卫战

来源:周口网 2025-07-21 10: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7月20日,宜章县天塘镇烤房群前,烟农彭延来捏着一片焦黄的烟叶焦急张望。县烟草公司技术员王一安一把接过烟叶,对着光线轻捻叶脉:“主脉发白不够,湿度没控稳!”随即打开手机调出烘烤曲线图,“现在开始降湿稳温,还能救回八成品质。”彭延来长舒一口气:“这炉烟要是烤坏了,5亩地的收入就悬了。”

这样的场景在宜章县19个种烟乡镇同步上演。2025年全县4.49万亩烟田已进入烘烤冲刺期,1.05万余担上部烟叶的归宿系于最后一道工序。面对暴雨频袭与高温夹击,一场关乎烟农“钱袋子”的保卫战悄然打响。

田间管理:与天气赛跑的智慧

“排水沟就是烟叶的生命线”。在赤石乡平光村的烟田里,一条新挖的排水渠正吞吐着前夜的积水。“7月连下三场暴雨,再晚半天排水,赤星病就要蔓延。”烟农邓土华踩着泥浆说。技术员带来的“锄根控肥法”派上大用场——对肥力过剩的烟株深锄断根,留出烟杈消耗营养,硬是将病害发生率压至5%以下。

县气象局的预警系统成为“隐形守护者”。通过188条专项气象短信、32期暴雨临灾警报,烟农可精准捕捉4小时作业窗口期。“冰雹云刚过黄沙镇,防雹分队11次拦截保住9700亩烟田。”气象员李玉君指着雷达图说。今年发射的550枚防雹弹,让宜章在极端天气中多抢回1665担收成。

采烤管控:把握黄金48小时

“采烟证是品质的通行证”。天塘镇烟农周有兵举着“准采证”穿过晨雾:“上部6片叶必须等出油斑才采,这张纸卡死时间哩!”推行“上部叶一次性采收”后,他的烟叶均价从每公斤6.8元跃至7.4元。全县70个烘烤工坊严格执行“停烤待熟”制度,为上部叶留足10天成熟期,让淀粉充分转化为糖分。

电力巡检员徐艾韦的背包里装着56张隐患整改单。6月以来,他和队员爬遍全县505栋烤房:“线头老化、变压器超载最要命,暴雨天烧坏设备,一炕烟就废了。”柴油发电机“热备份”、烤房群三级应急网络,让烘烤季停电时长缩短至15分钟内。

技术下沉:烤房里的“精算师”

“0.5℃温差就是万元账”。在笆篱镇集中烤房群,技术员正用“烘烤决策仪”(专业眼光)扫描鲜烟叶。他们会根据叶片厚度、含水率生成设置专属曲线:“像这批雨后返青叶,38℃稳温要比常规多6小时。”5月培训推广的“三段五步式烘烤法”,让全县烟损率从12%降至7%。

金融活水也在悄然浸润。宜章农商行“农易贷”为175户烟农发放1517万元贷款,邓土华的合作社用70万元升级热泵烤房:“新设备省煤30%,每炕节约2000元。”

产业延伸:金叶子长出“第二春”

“烤房空了,菌棒进了”。烘烤季后,黄沙镇烤房群7月底将迎来特殊“住客”——赤松茸菌棒。“烟稻轮作田的秸秆做菌床,烘烤密封性好,反季菇亩产再增收。”副站长刘永斌展示着“烟菌轮作”时间表。

在“烟叶+N”战略下,赤石乡的烟后晚稻米已经小有名气,老烟农周有兵笑着算账:“稻米卖到5元/斤,烟田全年亩收益破4000元。”

分级车间外的笑容

里田镇烟农杨成龙家堆满金黄油亮的烟叶。专业化分级队员正在分拣:“按新国标,橘黄二组能定一级!”杨成龙抚过叶片:“烘烤时救回的上部叶,现在都是抢手货。”

远处,载着最后一批上部叶的专业化运输队正稳稳地驶向烤房群。“烤完最后一批烟,今年的生产也就告一段落了,等交了烟,挣了钱,带着老婆孩子去趟北京看看,圆了他们的首都梦”,一边说,杨成龙一边摸着自己的钱包,跟大家笑得格外有底气。(胡镕东)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李杭育】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