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助诊疗,人文守初心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暑期实践服务团揭秘杭州九院AI治理链

智能助诊疗,人文守初心 ——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暑期实践服务团揭秘杭州九院AI治理链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21 10:4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医疗智能系统的进步带来的便利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像数字医生、自助一体机等,我们在医院都有接触过。然而今天的调研让我明白了,原来每一次智慧医疗的华丽变身,背后都是技术与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站在杭州九院的指挥大厅,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杭州“探索AI赋能百业,解码智慧创新成就”实践服务团队长徐欣蕊感慨道。近日,该团队走进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钱塘院区,探访AI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创新应用,零距离接触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最新“黑科技”。

智启未来·医疗新篇

在医院会议室里,信息科负责人王刚以满满的热情为实践团开启了一扇通往智慧医疗的大门。他详细介绍了AI大模型在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探索,最让成员们惊叹不已的,是一系列“AI智能小助手”——它们不仅是医生的得力伙伴,更是效率提升的秘密武器。例如,基于先进大模型的内镜辅助诊断系统,能实时提示医生检查关键部位,还能“开口说话”自动生成报告;多学科联合抢救系统运用智能通知和人脸识别,把急诊响应时间压缩了宝贵的30%,真正做到了“与死神赛跑”;而智慧急救更厉害,救护车上的生命体征数据能“飞奔”回医院,专家远程指导抢救,让急救能力实现腾跃。王刚主任强调,AI助手绝不是为了替代医生,而是医生最得力的帮手。

听完介绍后,实践团的成员对智慧医疗知识兴复不浅。面对实践团的连环发问 “医院AI助手的数据如何支撑?”、“住院病人的管理如何实现智能化?”、“医院人流如何控制?”王刚主任乐此不疲地解答,还带领实践团前往服务大厅、指挥中心来亲身体验智能技术。

科技护航·后勤无忧

在杭州九院的指挥中心,一块科技感十足的智慧大屏悄然揭晓了实践团成员此前对医院智慧安防与后勤保障的各种疑问。智能监控的AI图像识别功能实时捕捉医院内人员动态,对潜在风险进行提前预警和全程盯梢。在大数据平台精准预测院内人流、车流高峰,以此加派安防人手。智慧中心负责人指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数据流介绍道:“技术落地后,医院的正常运行有了坚实保障,不仅大幅减轻了安保人员的工作压力,也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安全隐患的‘漏网之鱼’。”

人间百态·心灵触碰

服务大厅是医院的“社交中心”,不仅负责输送信息与服务,还时刻跳动着温暖人心的旋律——在这里,可以看到匆忙的脚步、听到方言的轻声细语、感受到焦急与期待交织的空气。这里是医院的“十字路口”,也是人间百态的缩影。杭州九院为了使来到“十字路口”的人们都能“顺利通行”,推出无障碍自助机。实践团成员来到无障碍自助机前,闭上眼睛,戴上耳机,模拟体验视力障碍群体的操作过程。耳机里的AI人声清楚地播报每一步操作,操作面板的盲文也做了辅助,机器旁边时刻守着志愿者提供帮助。医院将人文关怀做到极致,AI技术也使民生服务实现落地。

当本次杭州九院的调研画上句点,徐欣蕊与实践团成员们有了更深的领悟:用AI助手辅助医疗仪器操作、智能安防管理体系、让特殊人群实现独立就医的能力等进步,揭示出九院的智慧医疗管理模式 “技术改善民生”的本质,科技不再是冷冰冰的代码和电路板,而是化身为一双温暖的手,托起了无数就医人员对健康生活的希望。正如医院党委副书记徐惠平所说:“大学的青春智慧与医院的临床实践完美互补。”实践团带着满脑子的新奇想法来到这里,收获了真实世界的反馈与成长,青年学子不仅要成为这场智慧医疗变革的见证者,更要成为推动者。

撰稿人:刘舒沁 徐欣蕊 孟诺言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黄凌睿】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