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建校135周年。为引领青年大学生厚植爱党爱国爱校情怀,2025年7月6日至11日,泉州幼高专“忆心”实践队以践行泉幼“三爱”精神之“爱国强校”为主线,从学校校史馆出征,赴泉州各县市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他们创新探索“1·3·5”模式(一条主线,三大融合,五维实践),通过沉浸式观摩学习、非遗融合创作、代际红色叙事等方式,深挖侨乡革命记忆,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实践中焕发新生。
(一)视觉·听觉·触觉:多维激活历史记忆
图为“忆心”实践队于泉州晋江梧林侨批馆朗读林谋盛之《与妻书》。蔡佳缘 供图
(二)舌尖上的思政课:苦菜土豆饭里砺初心
实践队以“味觉忆史”为切口,深入永春老年大学实践基地,把革命年代寻常吃食变为精神传承载体。在实践基地灶台边,“忆心”队员分工协作:有人择苦菜根须,有人切土豆丝,有人用葱白点缀豆腐,每道工序都似在回溯历史场景,见证“同甘共苦”的鱼水深情。 这桌“忆苦思甜饭”,是一堂浸润味觉的“行走的思政课”。
(三)续写时代强音:从红色遗存到青春答卷
实践队以“本土化挖掘-创造性转化”构建红色美育体系:将蟳埔簪花拍成党史微视频,当日12小时内点击破2000人次;携手泉州市东海湾实验学校开展“小手印‘红’·童心跳动”活动,用美育开启红色启蒙;把泉州重要红色文化遗存点转化为绘本《忆心与红小泉》,让革命历史更可亲可感,“红小泉”引领童心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全体实践队员录唱《万疆》,用视频汇聚红迹、以歌声表达爱党爱国爱校情,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春注脚。 “忆心”实践队指导教师许翠英指出:“当红色教育从‘被动听讲’转向‘主动创作’,青年才能真正成为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图为“忆心”实践队携手泉州市东海湾实验学校开展“小手印“红”·童心跳动”红色文化美育特色活动。江昭洋 供图
此次社会实践,是红色精神洗礼,更是爱国主义教育。“忆心”实践队成员称,将铭记先烈遗志,传承红色基因,把从侨乡红迹汲取的力量转化为报国行动,让青春在传承红色血脉、建设祖国征程中绽放光彩。(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许翠英 王春燕 胡洋)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