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眼科:探寻眼健康公平普惠之路,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造

爱尔眼科:探寻眼健康公平普惠之路,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造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25-07-18 13:1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企业社会价值创新与共同富裕座谈会”在京举行。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党委副书记彭志坤作主旨发言,系统展示爱尔眼科以眼科医疗创造社会价值的实践答卷。

“企业社会价值创新与共同富裕座谈会”上,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党委副书记彭志坤作主旨发言

打造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范式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语境下,爱尔眼科以社会价值实践创造了一种新的企业文明形态。从中国传统的“医者仁心”“善医济世”情怀中生长出企业文化,确立“使所有人,无论贫穷富裕,都享有眼健康的权利”的企业使命,爱尔眼科将商业逻辑与社会价值熔铸为有机整体,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范式。

凭借横跨欧美亚的全球化布局,实现“共享全球眼科智慧”与世界先进技术同步;而“中心城市—省会—地级市—县”四级服务网点,则为医疗服务下沉提供了坚实支撑。依托这两大核心能力,爱尔眼科积极探索眼健康的普惠发展模式,大大提升了眼健康社会议题的解决效率。这是爱尔眼科践行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的立足点。

在此基础上,爱尔眼科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中国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回应国家健康中国、乡村振兴战略需求和目标,运用企业的核心能力,更加主动、更加规模化地创造社会价值,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使人民福祉得到提升。通过系统性地服务低资源地区群众,助力重点人群的眼健康管理,让身处县域和农村的人口获得与城市同质的眼健康服务,从而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从新疆牧区到南国海岛,从贵州山区到青藏高原,爱尔眼科累计投入超过20亿元,支持开展近900个公益项目,帮助近200万例困境眼病患者重见光明,眼健康义诊和科普宣教覆盖近2亿人次,培训万余名村医,打造“带不走”的医疗队,为乡村振兴提供支点,有效缓解了眼科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

爱尔眼科专家开展手术示教

以科技创新提升眼健康服务均等化

身处技术密集型行业,爱尔眼科深知科技创新和迅速应用对驱动可持续社会价值的重要作用。爱尔眼科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科技爱尔”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大科研投入,支持开展前沿性研究,构建了“多院、多所、五站、五中心、五基地、一平台、一室”的医教研一体化创新平台体系,利用创新技术提升困难群体眼健康服务的均等和公平。

面对数字化浪潮,爱尔眼科展开积极探索。依托全球专业眼科医院和中心积累的海量数据,爱尔眼科建立了涵盖医疗、健康教育、科学研究、管理与服务的眼健康大数据中心,打造智慧医院、爱尔数字人,开发了智能诊断系统、远程会诊系统,以新质生产力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可及性,以此惠及更多基层民众。

在辽宁抚顺,爱尔眼科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眼底AI相机等智能辅助设备,协助基层医生快速识别眼病;在爱尔眼科长沙医学中心,眼科专家通过全国远程医疗体系为来自新疆、青海、福建等地的疑难眼病患者进行“云会诊”,并同步为基层医院输出青光眼、眼底病、神经眼科等疑难复杂眼病领域的规范化诊疗经验……通过创新模式和数字技术,爱尔眼科有效打破了地域限制,将优质医疗资源精准输送至医疗薄弱地区,促进了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平分配,使医疗服务更高效、更普惠。

构建开放型的社会价值共创机制

创造可持续社会价值,离不开多方协作。爱尔以自身专注与擅长的眼科服务领域为核心,向合作对象辐射价值,带动整体合作链条的发展,激发政府、企业、社会在解决眼健康问题上的合作效能,实现社会价值的最大化。

今年5月20日,爱尔眼科联合腾讯、伊利等18家企业和机构,共同发起成立“可持续社会价值生态圈”,秉持理念共鸣、资源共享、方法共创、成果共赢的原则,响应国家期待,满足社会需求,共同探索创新解决方案,持续扩大社会价值效益。

爱尔眼科的行动,是对时代大势的积极呼应。立足新时代,企业既有经济责任,也有社会责任,即中国企业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二十一世纪,是新商业文明的时期,“开放、共享、责任”是新商业文明的重要内涵。爱尔眼科的实践有力证明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土壤中,民营企业有能力实现商业与社会价值融合统一、共生发展。

“对于医疗企业而言,民生诉求所在,正是企业生命长青之所在。爱尔眼科必然、必须、必将与国家社会进步相向而行。”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董事长陈邦说,爱尔眼科始终牢记自身使命,主动响应国家重大战略号召,积极投身健康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基层眼健康建设,以光明使命引领价值共创。

 

【责任编辑:韩鹤】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