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青年员工的业务操作技能,解决他们在现场难以把握重点、发现故障无法妥善处理以及业务知识薄弱的问题,衡阳电务段衡阳东高铁通信车间积极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强化训练。通过以练促干的方式,切实提高青年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现场安全生产。
凌晨两点,静谧的夜幕笼罩大地,武广高铁衡阳东站旁的基站机房却灯火通明。车间主任甘继旺猫着腰,手中的手电筒光束如灵动的精灵,扫过密密麻麻的线缆,一群汗湿后背的青工紧随其后。
“瞧见没?这个光模块快氧化了,信号衰减就是这么来的!”甘继旺一边耐心讲解,一边熟练地用酒精棉片擦拭接口。很快,显示屏上原本如“锯齿”般起伏不定的波形,瞬间变得平滑如“直线”。这只是衡阳电务段衡阳东高铁通信车间干部下沉工区培训的一个寻常场景。
“以前看PPT时,眼皮直打架,现在师傅带着我们亲手摸设备,手把手传授真本事!”刚入路不久的小吴抹去脸上的汗水,兴奋地说道。车间别具一格,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凌晨的“天窗期”,让青年工人们在零度的寒风中锻炼实操手感。
职教员文子雄抱着保温杯,蹲在轨道旁,生动地比喻道:“C3无线网是高铁的‘神经’,信号哪怕只差0.1分贝,列车都得降速。我们必须把八木天线当成绣花针,在复杂的电磁干扰中绣出一张安全网!”
为了让理论知识不再抽象难懂,文子雄下足了功夫。他将《高铁通信故障处置手册》编成了便于携带的“口袋书”,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耐心讲解。比如,将同频干扰比作两只打架的兔子,把光衰减图标说成泄气的气球,还幽默地说:“遇到‘兔子打架’,先找相邻基站‘劝架’。”
上个月月底,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京广高铁衡柳段的基站发出告警。青工陈善俊毫不犹豫地带着攻关队冲进雨幕,仅用三小时就精准锁定了故障点。陈善俊笑着说:“多亏前些天抽中‘暴雨盲盒’!”原来,车间把历年的险情整理成5套模拟题,职教员扮成“考官”随机出题。那天陈善俊抽到了“雨天光缆中断”的题目,恰好运用上了文子雄教的OTDR仪快速定位法。
在车间的工具房里,笔者发现了一个贴着“闯关神器”标签的铁盒子。打开一看,原来是用报废备品改装成的“故障标本库”。“这可是甘主任从废料堆里翻出来的宝贝!”青工小吴拿起一个带有裂痕的备品说道,“摸过这些真伤疤,检修的时候只要瞟一眼,就能知道隐患藏在哪里。”
此外,车间还开展了“找茬擂台”活动,将青年工人检修过的设备交由资深师傅进行复检。00后姑娘小张的作业便被文子雄师傅用红圈标出了三处问题:“线缆绑带的角度偏斜了5度,尽管这并不影响设备功能,但我们通信行业向来注重横平竖直的严谨标准!”
衡阳东高铁通信车间通过这一系列别出心裁的培训和实践活动,帮助青工们迅速成长,让他们在面对各种复杂的故障和险情时,能够沉着应对,保障高铁的安全运行。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衡阳电务段文子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