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海铁联运”促发展,“科技赋能”惠民生

漫评:“海铁联运”促发展,“科技赋能”惠民生

来源:日照新闻网 2025-07-18 11:0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一列满载光伏板、日用百货等100个标准集装箱货物的81114次班列从浙江义乌苏溪集装箱办理站鸣笛启程,驶向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标志着国内首个专为海铁联运打造的铁路场站——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一期正式投运,这也是全国第一个混行模式自动驾驶试验铁路场站。

铁路与港口的无缝衔接,正打破内陆与海洋的时空阻隔,构建起高效畅通的物流动脉。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的投运,通过整合港务、关务、船务资源,让货物从内陆腹地直达国际市场的路径更顺畅。这种“内陆港”与“出海口”的协同,不仅简化了流通环节,更让区域经济的辐射力持续增强。长三角的商品可更快对接全球供应链,中西部的资源能更便捷融入东部产业循环,流动的效率提升,正让“中国制造”的优势更显著,让市场活力在高效循环中不断释放。

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在海铁联运的创新中愈发鲜明。铁路运输本身的低能耗优势,与新能源技术在物流环节的应用相结合,正推动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转型。义乌场站的自动化作业场景,通过“无人驾驶”与“AI算法”优化装卸方案,减少了传统作业中的能源消耗。这种转型不仅是对生态责任的担当,更在潜移默化中惠及民生。当物流成本因绿色技术应用而优化,终端商品的价格更亲民;当运输环节的碳排放减少,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成为“触手可得”的民生福祉。

智慧化的深度赋能,让海铁联运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宁波舟山港自主研发的“海铁联运协同管理信息系统”,整合码头、铁路场站数据,实现货物全程可视化跟踪,客户可实时掌握物流动态,如同查询快递单号般便捷。广州港通过港站一体化运营,将南沙港区海铁联运量提升至新高度,货物从内陆场站直达码头的流程更高效,物流成本有效降低。这种智慧化不仅提升了物流效率,更催生了新的产业形态,企业可以更灵活地布局生产基地,跨境贸易的门槛持续降低,中小商户也能更便捷地参与全球贸易。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铁路正以海铁联运为纽带,串联起陆海联动的发展新格局。这一进程中,高效是基础,低碳是底色,智慧是动力,而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则是终极目标。

当钢铁动脉与海上丝路在数字化浪潮中交汇,当绿色运输与产业升级在创新驱动下共生,中国铁路不仅为全球物流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更在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为人民幸福生活铺就了一条充满希望的康庄大道。(漫画:李健睿、文字:蔡东然)

免责声明:该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舒靓】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