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盟是什么?
早在2019年,在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指导下,中山大学携多所兄弟高校在全国首倡发起“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推动了中国区域国别研究的学科化、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经过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中国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领域创办最早、规模最大、品牌活动最多、影响力最为广泛与深远的学科与学术共同体。
截至2025年7月,高盟理事单位覆盖200多所高校的600多家院系与科研出版机构,其中含“双一流”大学68所;从学科类大学来看,其中包括14所外语类大学,25所师范类大学,40所理工类大学,14所财经类大学,11所民族类大学,5所政法类大学,4所地矿类大学,2所传媒类大学;从覆盖学科来看,涉及外国语言文学、政治学、世界史、经济学等十多个一级学科。高盟已构建理事长会、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会、交叉学科建设委员会等4大委员会,下设8个分委员会,形成了联盟架构的“四梁八柱”,覆盖学科建设的全部要素。
在2025年第五届全国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论坛召开之际,高盟预告新设“院系转型(区域国别学)指导与实践委员会”,面向想要向区域国别研究转型但路径尚不清晰的二级院系(外语类院系与其他涉外学科所在院系)。该委员会将在2025年第七届高盟年会上正式成立。
二、传统院系为什么要转型?
1、转型可更好服务国家战略需要。一个学科、专业如不能为国家为社会为市场培养人才,将被国家、社会和市场抛弃。
2、转型可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严峻挑战。传统学科、专业面临人工智能技术快速迭代带来的巨大困境。
3、转型可应对专业被撤销或停招风险。2025年,高校撤销专业点1428个、停招2220个,撤销、停招专业点数大幅超过增设专业点数。传统专业如不及时转型,或面临撤销、停招风险。
三、为什么转向区域国别研究或区域国别学?
区域国别研究/区域国别学是一个包容性强、概念多的转型方向,是广谱性解决方案,具有战略性和致用性特征,更能为国家战略提供支持,更能抵御技术风险,更能对接用人市场需求。
四、院系转型(区域国别学)指导与实践委员会提供什么?
委员会提供的支持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项目:
1、学科建设支持
学科建设辅导
培养方案完善
课程体系重置
发掘比较优势
形成特色定位
教材体系建设
2、学术产出支持
课题申报辅导
发表出版咨询
3、渠道平台支持
校际交流、国内访学牵线
学术共同体等平台资源
4、师生跨学科素养提升
师资队伍提升
学生大赛辅导
五、会员招募
招募对象:有转型意愿但路径尚不清晰、需学科建设支持的各类高校二级院系,尤其欢迎全国高校外语类院系报名参与。
报名方式:快速入群(仅面向二级教学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需实名,注明高校与二级学院名称;群管理员将查验相关官网信息并清除不符合要求者)。
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
2025年7月15日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