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鲁北高新区始终扛牢经济发展大旗,成为无棣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园区搭建发展平台,成为全省首批化工园区和全省首个成功扩区园区;打造优势产业,环氧丙烷和高端化学品铝两个产品产能位居全国首位;打响金字招牌,鲁北企业集团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企业为主体创建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园区为企业做大做强、争先进位夯实了根基。
鲁北高新区党工委委员、规划建设局局长刘正军回答采访人员的提问
发布会介绍,鲁北高新区交通路网四通八达。园区以大济路为主轴线,已建成十六纵十四横30条主干道路,总里程超70公里。北部片区“六路六桥”全部提升,南部片区“六纵三横”建成通车,投资63亿元的正海低碳海洋产业园加快推进,为“再造一个新鲁北”打牢基础。
配套设施夯实有力。投资1.2亿元,规划建设3处危化品专用停车场,鑫凯达停车场与鑫港智慧物流园一期货运停车场已建成投用。投资2200万元,建成智慧化综合数字平台项目,实现了重大危险源和重点部位实时监控,创成D级低风险园区。园区配备3个污水处理厂,日污水处理能力达到22.5万方,拥有特勤消防站、企业消防站各1处,专职消防队员120余人,消防应急救援车辆20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要素保障供应齐全。园区建成日处理17.4万吨海水淡化项目2处,其他供水源6处,日供水能力45万方。配备220千伏变电站2座、110千伏3座,小时供电负荷能力超过300万千瓦,日供天然气能力30万方。大唐鲁北发电、众诚供热等热电联产机组总装机99.5万千瓦,小时供气能力超2000吨。
产业链条较为完善。始终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纵向延伸、横向关联、相互配套,以高端化工和新能源新材料为主攻方向,依托磷铵硫酸水泥联产、海水一水多用、盐碱电热铝联产、油盐化工结合等多个产业链条,构建了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硫磷化工-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五化”融合产业体系,创建了国内领先的生态工业发展模式。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鲁北高新区将坚决贯彻市委“113388”工作体系,以县委“1566”工作体系谋篇布局,接续打好“三大战役”、全力干好“三大行动”,推动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全力以赴抢时间攻进度,汇聚跨越赶超“新动能”。投产项目促达效,全力推动鲁北万润、创源150万吨氢氧化铝等项目产能达效释放。在建项目促投产,有效确保碧水源海水淡化二期、鑫岳聚苯硫醚一期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谋划项目促落地,紧盯鲁北60万吨硫磺制酸及余热发电、鑫岳25万吨负极材料前驱体等项目,加快手续办理,确保尽快落地开工。
全力以赴优服务促提升,开启企业发展“新篇章”。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要素跟着项目走,服务围绕项目转,瞄定目标任务,持续加压奋进,强化分析预判,科学精准施策,用心用情帮扶企业,稳定好油品、钛白粉、氧化铝、环氧丙烷、锂电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产能,加快山东创泰公司、莱镁公司升规纳统步伐,持续提升园区经济增量。
全力以赴搭平台强根基,夯实项目承载“硬支撑”。积极谋划二次扩区,高标准实施园区排水和环境整体提升。强化路网联通,拓展交通网络,积极推动园区主干道路与G228成功连接。在鲁北二路、高新二路和高新四路建成通车的基础上,规划实施园区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配套完善雨污分流、管廊、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
全力以赴调结构促转型,塑造用能保障“新优势”。谋划实施大唐4×660MW示范电站,加快推进增量配电及“源网荷储”一体化、万润天然气管道及天然气发电、中电绿投熔盐储能等项目落地开工,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争创省级绿色低碳园区、近零碳园区。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